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厘编

礼记厘编

十卷。潘相(?-1790)撰。相字润章,号经峰,安乡(今湖南)人,清代经学家。相有《吾学编》等书,已著录。《礼心厘编》书首有陆耀《序》云:“古之读书也难,今之读书也易。难故数千年,而仅有郑康成、孔颖达与程朱数大儒;易故三年,一试于礼部且万人,而皆以为通儒。此用心与不用心之别。康成之心,用之于《易》,故移彖象不卦爻;高贵乡公以为何以不谦。又高贵乡公之心用于《易》,朱子之心用于《大学》,故分经别传,而补《格物》一章。王文成公,又谓不如古本;又王文成公之心用于《大学》。濮州牧,安乡潘君,以《礼记》一书,本非孔门七十二子所撰,与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不同。且自朱子以来,东莱吕氏,临川吴氏,国朝安溪李氏,皆欲为之厘订。因举其辞之相类,甄综而联合之,以便少年之业是经者;虽出于创,而实本朱子之意。吾不知其即能行世与否?而要为能用其心于读书”等等。末题“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十月下浣,同学弟吴江陆燿书”。次为《自序》云:“相乃参互诸说,弥加审慎,盖修改改者又二年,不揣僭逾,妄付剞劂,就正有道。总十卷,四十六篇”。此书篇次为:卷一《曲礼》、《少仪》、《射义》、《投壶》、此皆言《小学》。唯每篇有出入,如《曲礼》下,载“存本记九十五条,入《少仪》四十条,《玉藻》三十三条,《檀弓》五条,《郊特牲》二条,《内则》一条(入他篇文,则于小注后用圈。载其篇名曰某篇,他皆仿此。因每篇言出入文繁不备录)。卷二《学记》、《文王世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经解》,此皆言《大学》。卷三《坊记》、《表记》、《儒行》,此皆言《修存之功》。卷四《冠义》、《玉藻》、《深衣》,卷五《昏义》、《哀公问》,此皆言《成人之礼》。卷六《内则》、《大传》,此皆言“身修然后家可齐”。卷七《丧大记》、《问丧》、《间传》、《丧服小记》、《服问》、《三年问》、《丧服四制》、《奔丧》、《曾子问》、《檀弓》,此皆言“家之大事,莫过于送死”。卷八《祭法》、《郊特牲》、《祭统》、《祭义》,此皆言《追远》(次于“慎终”)。卷九《王制》、《缁衣》、《月令》、《明堂》、《燕义》、《聘义》、《乡饮酒义》,此皆言《王朝邦国之礼》。卷十《礼器》、《礼运》、《仲尼燕居》、《孔子闲居》、《乐记》,此以《统论礼乐》者终。按本“文本”《记》全存,无出入者,《学记》、《坊记》、《表记》、《儒行》、《哀公问》、《丧服四制》、《缁衣》、《月令》、《明堂位》、《乡饮酒义》、《礼运》、《仲尼燕居》、《孔子闲居》、《乐记》。此外《少仪》诸篇,皆有移入他篇者,分类相从。故《曲礼》言“蒙养”的部分,入《少仪》;言“衣服”的部分,入《玉藻》;言“丧服”的部分,入《檀弓杂记》;言“祭”的部分,入《郊特牲》;言“女子”的部分,入《内则》。其他分类移排,大概均同如此。按《礼记》篇次,今本皆据注疏。东莱吕氏,别为篇次,清代安溪李氏,分内外两篇。此书参综旧篇,酌情分为《小学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修存之功》、《成人之礼》、《身修家齐》、《家之大事送死》、《追远》、《王朝邦国之礼》、《统论礼乐》,凡八类。此书按此八类移列编序,颇具苦心。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,因已列入《四书》,只存其目,不敢复有出入。按《礼记》原来篇次,注疏并未申说顺秩之旨,朱子虽有意更订,终莫遂其功。此书厘核分明,何者宜先,何者宜后,及宜移入的地方,都有意义,颇便初学;且与《约编》等类之书较,任意删节,专重举业之试,迥乎不同。诚然,于《礼记》研究有所裨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畏斋集

    六卷。元程端礼(1271-1345)撰。端礼字敬叔,号畏斋。鄞县(今属浙江)人。以荐为建平教谕,迁台州路教授。《四库全书》本自《永乐大典》辑出,得诗文百余篇,编为六卷。诗二卷,文四卷。其学以朱子为宗,

  • 周易朱氏义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朱仰之撰,清马国翰辑。“仰之”之名见于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,而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艺文志》不录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叙录》、荀爽等《九家集解》注内有张氏、朱氏,但不详为何人。马氏据诸书辑

  • 春秋公羊传解诂

    十一卷。何休(129-182)撰。何休字邵公,任城樊(今山东曲阜)人,东汉著名经学家。据《后汉书·何休传》,何休“为人质朴讷口,而雅有心思,精研六经,世儒无及者”。善历算,尤好《公羊春秋》。曾以列卿子

  • 古文精藻

    二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观象》)编。此书为李氏教诲其乡曲诸生所编。集中所收尽为古文之精萃,以期使人从中尽知古文之变化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
  • 四书凝道录

    十九卷。清刘绍攽撰。卷首有绍攽自序,略谓朱子四书集注,析理之粹,补备之精,释诂之确,考据之博,干圣心源,粲然复明,且不遗于方名度数之细。其书就朱子集注,节解支分,其义有未显者,为之证明,解有未备者,为

  • 春秋三传驳语

    十卷。清毛士(详见《春秋三子传》)撰。自唐人陆淳述啖助、赵匡两家攻驳《春秋》三传之言,作《春秋集传辨疑》,一字一句,有意求暇,《春秋》学研究发生了很大转折,“春秋三传束高阁,独抱遗经究始终”(韩愈《赠

  • 隶法纂要

    十卷。清项怀述(生卒年不详)编。怀述字惕孜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此书号为顾蔼吉《隶辨》的改编本。卷一至卷八改顾氏之以韵分卷为以偏旁分部,于顾氏原书所录隶体之外一字未增,只是依照《康熙字典》部首另行编次

  • 靖康要录

    十六卷。南宋汪藻(1079-1154)撰。藻字彦章,饶州德兴(今属江西)人。崇宁进士,曾任翰林学士,绍兴中曾历知湖、抚、徽、宣诸州。著有《浮溪集》、《浮溪词》、《靖康要录》等。该书又名《靖康诏旨》,为

  • 南北奉使集

    二卷。明唐顺之(1507-1560)撰。唐顺之生平详见《广右战功录》(辞目)。是集凡二卷。一为《北奉使集》,乃其以职方郎中出核蓟镇兵籍时所作;一为《南奉使集》,乃其视师江浙所作。集中以勒谕、题疏、启札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难经校订

    《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》四卷,《难经校订》一卷。清姚凯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姚凯元字子湘,号雪子,归安(今属四川省)人。曾官光禄寺署正。其先祖为礼部尚书。此书今仅存卷三至卷六,称为残本。姚氏此书援引皇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