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祈嗣真诠

祈嗣真诠

无卷数。明袁黄(详见《皇都水利》条)撰。袁黄平时持功过格甚谨,乡里称为“愿人”。此书共十门,即改过第一,积善第二,聚精第三,养气第四,存神第五,和室第六,知时第七,成胎第八,治病第九,祈祷第十,杂引常言俚语及医方果报之事,而成此劝世之文。卷首有其门人韩初命撰《刻祈嗣真诠引》一文,文中说:“子嗣于生人,系至重矣。曷论王公韦布,贫贱富贵之殊,今嘉禾了凡袁先生,思广其生物之心,患天下之艰于嗣者,或惑于数命而不知求,即求而或懵于生生之本也。乃编十篇。首改过,终祈祷,令得日用而信行焉,名曰《祈嗣真诠》。……先生衍贯古今,究极玄奥,即诸家杂流,靡不精诣。然而爱物之心,实其天性,故《举子业》则心术阴骘其所重,而《祈嗣》必本之改过积善,大旨可睹矣。……故先生出其行之有验者,而发明之。其于是编也,颇信理而遗数命,今世之有志者,力行之不怠,当知无嗣者,可赖之以获螽斯之庆;有嗣者,亦赖之以衍麟趾之祥。斯先生之愿哉,而生人之道毕矣。”开篇语中,袁黄亦说明了撰此书的目的,即“予气清而禀弱,若乏嗣,夙讲于星占术数之学,知命艰于育,且安之矣。后游建康之栖霞,遇异人授以祈嗣之诀,谓天不能限,数不能拘,阴阳不能阻,风水不能囿。信而行之,果生子。予虑天下之乏嗣者众,而不获闻是诀也,因衍为十篇,以风告之,俾嗣续有赖,生齿日繁,而家家获螽斯之庆,吾愿慰矣。”但此书除祈嗣生子一事之外,还涉及许多方面,用袁黄自己的话说即“岂独生子一节乎哉?命可永也,穷可达也,功名可建也,触而通之,是在智者。”书内所载医方、养气、聚精等各条,均有一定道理,可供人们参考。至于因果报应之类,则属荒诞,阅者不可轻信。另有一卷本《祈嗣真诠》,收入《了凡杂著》(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阳余氏刊本)中,另有《宝颜堂秘笈》(万历本、民国石印本)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单行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斋夜话

    四卷。宋末元初俞琬(约1253-约1314)撰。生平事迹详见《周易集说》。俞琬精通易学及道家学说,著有《读易举要》、《月下偶谈》、《周易参同契发挥》、《易外别传》、《席上腐谈》、《阴符经注》、《元学正

  • 易图疏义

    四卷。清刘鸣珂撰。刘鸣珂字伯容,蒲城人。此书因《易学启蒙》“本图书”、“原卦画”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。其稍有异同的是,解《大传》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,说圣人兼指羲、文,不是专指伏羲。至于“则之”

  • 读春秋编

    十二卷。陈深(1293-1362)撰。陈深字子微,号清全,平江(今属湖南)人,元代经学家、书法家。宋亡,陈深放弃科举,笃志苦学,闭门著书。元文宗天历时,有人以其善书而荐之,陈深潜匿不出。其平生著作,除

  • 潜室札记

    二卷。清刁包(1603~1669)撰。刁包字蒙吉,号六用居士,祁州(今河北无极)人。明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再试不第,遂弃举子业,以著述讲学为事。清兵入关,隐居不出,于城隅建斋曰“潜室”,闭户读书

  • 夏小正校注

    四卷。清魏本唐(生卒年不详)撰。魏本唐,字又瓶,福建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嘉庆二十四年(1819)解元,曾任直隶知县,又改就教职。是书依傅崧卿注本,列举诸说,参以己见,并对正文作校订、注释。是书对傅氏以

  • 澹斋内言

    一卷、外言 一卷。明杨继益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继益,字茂谦,松江(今属上海市)人。此书分内言、外言各一卷,内言间有考证,外言则均为语录。其议论皆以二氏为宗,其解《邵子》“三十六宫都是春”句,误以为“宫

  • 碧川文选

    四卷。明杨守址(1436-1512)撰。杨守址,字维立,号碧川,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)人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进士,累迁翰林院侍读学士、南京吏部右侍郎,进尚书。守址博极群书,以乃兄守陈为师,学行相等

  • 五代春秋

    二卷。宋尹洙(1001-1047)撰。洙字师鲁,北宋河南治(今河南洛阳东)人。世称河南先生。官至起居舍人,直龙图阁,后因故被贬。其人博学多识,精于《春秋》,提倡简古文风。有《河南先生文集》、《五代春秋

  • 寿藻堂诗集

    八卷。清陈作霖(1837-?)撰。陈作霖,字伯雨,晚号雨叟,可园老人、冶麓老人,重光耄道人。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咸丰元年(1851)中秀才,光绪元年(1875)举人,曾得侯补教谕衔,终生不得实授官职

  • 医津筏

    一卷。清江之兰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江之兰字含微,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。此书共四十篇。每篇均以《内经》之言为主,引证经文数言,而后分条疏论。有通行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