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祛疑说

祛疑说

一卷。宋储泳(生卒年不详)撰。储泳字文卿,号华谷,云间(今江苏松江)人,侨居华亭。储泳生平事迹不详,仅知其工于吟咏,其诗集今已失传,惟诗家鼎脔《至元嘉禾志》中稍载其遗篇一二而已。又曾作《易说》,见于丁易东所引。又曾为《老子注》,亦佚。储泳学问渊博,儒佛道无所不通,尤精于术数。初,特别笃好术数,后尽知其情伪,因作此篇以辩之,故曰《祛疑说》。全书分条记事,一事一记,共分易占说、辨脉、辨针、墨说、行持是正心诚意之学、符印吮诀不灵、吮水自沸、叱剑斩鬼、吮枣烟起、烧香召雷神、钱入水即化、请封书仙、呼鹤自至、呼鼠祛蚊、覆射、知术、邪正、鬼神之理、阳神阴灵之说、天道不远说、神象所以灵、阴阳家多拘忌、辨身壬法、赤口煞、驿马是先天三合数、六壬三杀乃先天四冲数、贵人是十干合气、黄白之术、烧金炼银、煅朱砂说、服丹药、论男女之分生杀之气、龟卜说、刻漏说、大五行说、辨岁本说等四十事。除辨脉一条论述医理、墨说一条论述杂艺外,其余皆考阴阳五行家言及辟方士幻妄之术与黄白之说。其论鬼神为气之聚散,持炼为心之诚正,又谓神象之灵灵于人心,又谓阴阳拘忌之说大而紧者避之,小而缓者略之,合于理者存之,背于理者去之。其言皆平易切实,足以警醒世俗,可资参考。今传本不一,主要有《百川学海》、《学津讨原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青照堂丛书》、宛委山堂《说郛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等丛书本。明商维浚刻入《稗海》时,多所删削,仅存十之五六,题曰《祛疑说纂》。清人朱清荣又将此书重订为四卷,收入《艺海珠尘壬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沧沤集

    八卷。明张重华(约1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张重华,字虞侯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著有《沧沤集》。是编凡八卷。前有张位、姜宝二序。张位序称其有集,有卷,先梓八卷。姜宝序称其文用言奇巧,诗则常出新意。今观

  • 六经图说

    一卷(江西信州文庙石刻拓本)。无名氏撰。据《大明一统志》,元代信州知府卢天祥刊于信州府学,计有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礼》、《春秋》六经,为图表三百余幅。按,六经有图是从宋代开始的

  • 焚椒录

    一卷。辽王鼎撰。鼎字虚中,涿州人。清宁五年(1059)进士。官至观书殿学士。《辽史》有传。书前有大安五年(1089)自序,称流放镇州可敦城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)时所作。记录耶律乙辛诬

  • 正蒙释

    四卷。旧本题明高攀龙(详见《周易易简说》)集注、徐必达(详见《南京都察院志》)发明。叶向高曾为此书作序,称:“《正蒙》精深浩渺,朱子训释未尽,锡山高云从缘其指,广为集注;携李徐德夫笃好此书,尝条其所见

  • 礼记析疑

    四十六卷。清方苞(1668-1749)撰。苞字凤九,号买皋,晚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。康熙进士。曾为戴名世《南山集》作序,康熙五十年(1711)以《南山集》案入狱。后得赦,命入值南书房。雍正时,曾任一统志

  • 文章辨体

    五十卷。《外集》五卷。明吴讷编。生卒年不详。吴讷字敏德,号思庵,江苏常熟人。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。吴讷有《祥刑要览》。是编采辑前代至明初诗文,分体编录,各为之说。内集凡四十九体,大旨以真德秀《文章正宗》

  • 解州夏县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言如泗修,李遵唐纂。言如泗详见《解州安邑县运城志》。李遵唐字学山,河南固县人,出身举人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任夏县知县。《解州夏县志》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刻《解州全志》本。全

  • 张迩可集

    四卷。清张远(约1692前后在世)撰。张远,字迩可,浙江萧山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中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。著有《杜诗荟粹》二十四卷。本集有《云峤集》一卷、《蕉园集》一卷、《梅庄集》二卷。《梅庄集》兼载诗文

  • 史记琐琐

    二卷。明郝敬撰。,敬曾著《周易正解》。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录其《山草堂集》。但卷数不详,亦未见全文。《史记琐琐》系其集中外篇之第十八种,对《史记》疑义略为考正、训释,但多有臆撰,缺乏根据,不足信。

  • 七十二候诗

    一卷。明顾德基(约1644年前后在世)撰。顾德基,字用晦,江苏常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生平亦待考。此集以七月七十二候各为七言律诗一首。四库著编者称,其词旨凡鄙,殆不足观。以古人从无此题,姑存以备一体。有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