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锄堂经说

经锄堂经说

一卷。没有撰者姓名。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,疑为张维屏所撰。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,篇中有“余尝自龙坪至黄梅”语,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。书中只有文章五篇,都是解说《禹贡》的。其说彭蠡,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“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,登礼灊之天柱山,号曰南岳。浮江,自寻阳出枞阳,过彭蠡”云云,认为汉寻阳在江北,枞阳在今安庆东境,北离巢湖仅百里。曰“自寻阳出枞阳”,则北岸必有分江,可至安庆。如此,则彭蠡为巢湖无疑。说云梦,谓云在江北,梦在江南。据《左传》,楚子涉睢济江,入于云中,睢即沮水,在今当阳县境。涉沮济江始入云,这分明说明云在江南。又《左传》“夫人生子文,弃于梦中。”在今安陆县境,必与梦相近。是梦在江北明甚。二泽跨江南北,《禹贡》之云,即今之洞庭,与今天汉东的云梦非一地。其说三江,据《汉志》,芜湖县中江出其西南,东至阳羡入海。吴县南江出其南,东入海,毗陵县北江在其北,东入海。近人多从其说。惟以石城县分江水,为南江之始。考石城属池州,分江水在池州西七十里,不可谓之南江,南江实出自中江,源近脉短,至吴越始分为二,经不言南江,就是这个原因。其说九江,谓秦九江郡,在今安庆黄州地,经书九江於江汉朝宗之后,盖江汉合流,为众山所束,逼迫不得逞。至黄州安庆之交,漭荡数百里,洲渚纵横,旁流四溢,古人数之多者,皆约之以九,不必实指其名。若如朱子说,以洞庭为九江,则长沙居洞庭之滨,当名之曰九江,何必远求之数百里下。其说敷浅原东陵,谓敷浅原即今之庐山,《汉志》不误。姚鼐以为在和州六合间,非。东陵为今池州山,由彭蠡为巢湖可以推知。诸说皆标新立异,可备一解。陈澧评语,或有太过之嫌。有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台集

    七卷。明王廷相(1474-1544)撰。王廷相,字子衡,仪封(今属河南)人。生平详见《王氏家藏集》(辞目)是集为王廷相诗文集。凡七卷,收入诗二卷,词一卷,杂著一卷,奏疏一卷,杂文二卷。编刻于明嘉靖十五

  • 文献通考

    三百四十八卷,马端临撰。马端临(1254-约1324),字贵与,饶州乐平(今属江西省)人,元代著名历史学家。父廷鸾,南宋度宗时为右相兼枢密使,因与贾似道不合去官,著有《读史旬编》,“始以备遗忘,授儿曹

  • 穆天子传

    六卷。晋郭璞注。又名《周王游行记》,作者不详。据《晋书》记载,晋武帝太康二年(281)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,得竹简小篆古书(《汲冢书》)十余万言,本书是其中之一,六卷,八千五百一十四字,诏令荀勖、和峤等

  • 山海经

    十八卷。晋郭璞(详见《尔雅注疏》)注。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,夏禹、伯益所作,不可信。作者不详,成书年代亦无定论,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,非一人一时之作。全书共十八篇,包括两部分。第一部分

  • 周易解简要

    六卷。清张矩撰。矩字濂方,巴陵(今湖南岳阳县)人,乾隆时举人,官至耒阳训导。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,后列其解,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,其义必与本义相符。今存嘉庆二十一年(1816)刊本。

  • 养志书屋诗存

    一卷。清崇祐(?-1870)撰。崇祐字辅心,本姓蒋,名崇祐。沈阳人。官至江右袁州司马。其人尚气节,重然诺,慷慨好施。尤耽吟咏,工绘画。其时每出一纸,时人学宝之。其著作甚富,但兵乱中失亡过半。今存者只此

  • 梅花园存稿

    一卷。清钟韫撰。钟韫,生卒年不详,字眉令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,明钟惠公的孙女,海宁查遗之妻,翰林院编修查慎行之母。清初词人。此书有乾隆五十九年(1794)刊本,嘉庆八年(1802)有重刻本,书中有吴

  • 礼记审议

    二卷。清叶大庄(?一1898)撰。叶大庄,福建闽县(今闽侯)人,字临恭,号损轩,室名有小玲珑阁(有《小玲珑阁词》)、曼殊庵、偕寒堂(有《偕寒堂校书记》)、写经斋(有《写经斋》文稿等),一作写经堂。同治

  • 香南雪北词

    一卷。清吴藻(1799——1862)撰。吴藻字苹香,号玉岑子,女词人,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吴藻家富,但其独好史书,时人谓之“夙世书仙”。道光六年(1826)因事而至关中,遂拜诗人陈文述为师,为其门

  • 缠子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周缠子(生卒年不详)撰。缠子,不详何人。班固《汉书》、《隋书·经籍志》均未著录该书,唐宋之间,始见征引。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,往往又称《董缠子》,盖附见于《董子》书中,非有专书。清人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