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罗昭谏集

罗昭谏集

八卷。唐罗隐(833-909)撰。罗隐生平见《两同书》(辞目)。罗隐著作很多,《崇文总目》载有《罗隐集》二十卷,《江东后集》十卷,《甲乙集》十卷,《罗隐赋》一卷、《罗隐启事》一卷,《谗书》五卷,但多数散佚。现仅存《甲乙集》、《谗书》及由后人掇拾而成的《罗昭谏集》。《甲乙集》为诗集,现存南宋书棚本十卷,《四部丛刊》据此影印。此外还有毛氏汲古阁刻《唐人八家诗本》和清席启寓《唐诗百家全集》本,十卷,补遗一卷。本集又作《罗昭谏江东集》最初是明万历年间姚士粦辑,屠中孚校为五卷本。清康熙时张瓒又辑为八卷,瑞榴堂刻,其内容包括《谗书》以外的各种文体,有诗四卷,杂文一卷,另三卷为《广陵妖乱志》等十二篇,《两同书》等十篇。书后有张瓒《跋》,并云:“昭谏诸集,今不复见,仅得《江东集》抄本于邑人袁英家。嗣后得《甲乙集》刻本,合而读之;虽全集不获尽睹,窥豹者已得一斑矣。盖出于后人所掇拾,非旧帙也。”其诗长于咏史,深刻有力,耐人寻思,上继温、李,下开宋贤。此集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经考

    一卷(石经汇函本)。清顾炎武撰。宋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称石经有七种:“汉熹平则蔡邕,魏正始则邯郸淳,晋裴颁,唐开成中唐玄度,后蜀孙逢吉等,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,中兴高庙御书。”其实,石经只有六种。关于晋石

  • 说唐诗

    二十二卷。清徐增撰。徐增,字子能,长洲(今属广东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有《说唐诗》、《重编灵隐寺志》等。是集为唐诗注解本。所录唐诗三百余首。一一推阐其意。徐增曾与金金人瑞(圣叹)游,故从人瑞评唐人律诗“无

  • 清谥法考

    五卷续补编附一卷。清鲍康撰。鲍康,字子年,桂星从子。道光举人。官至夔州知府。考藏古泉,海内推为专家,有《泉注》、《泉录》等书。是书前有鲍康自跋,下为原书五卷,卷一为亲郡子谥、卷二为贝勒、贝子、镇国公、

  • 禹贡水道析疑

    二卷。清张履元撰。张履元字苏斋,安徽泾县人,岁贡生,官吴江县训导。此书卷首有石韫玉序和张履元自序,书名取自陶诗“疑义相与析”之意。本书以《孔传》和蔡沈《书集传》为主,参考胡渭《禹贡锥指》而成。张履元认

  • 黄帝内经明堂

    残本一卷。隋杨上善(详见《黄帝内经太素》)撰注。据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,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》十三卷,杨上善撰注,而宋以后即不见著录,散佚已久,更在《黄帝内经太素》之前。日本有传抄残本一卷,其卷首无“类成

  • 认字测

    三卷。明周宇(详见《字考启蒙》条)撰。此书共三卷,共标有八十一字,每字各为疏解一篇,其本意欲借以讲学,但穿凿点画,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。既非小学,又非语录,《四库》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。传本少见

  • 春秋牒例章句

    一卷。汉郑众(?-83)撰,清马国翰辑。郑众字仲师,河南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,兴子。年十二从父学《左氏春秋》,明《三统历》,作《春秋难记条例》,兼通《易》、《诗》。建初六年为大司农,其后受诏作《春秋删

  • 龙泉清远如禅师语录

    一卷。清代释真如(生卒年不详),显仁(生卒年不详)编。真如,俗姓李字清远,法号真如。楚北利川县(今湖北省境内)人。因住龙泉山寺,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《龙泉清远如禅师语录》。该语录较详细地记载了真如禅

  • 春秋私考

    三十六卷。明季本(见《易学四同》)撰。季本不信《三传》,故于该书释经时,杜撰事实,改易旧文,皆摧破不遗余力,而自为之说。如说惠公仲子非桓公子之母、盗杀郑三卿是晋人派刺客杀之等等,故朱彝尊驳正曰:“近代

  • 金石图

    二卷。清褚峻摹图,牛运震补说。褚峻,牛运震,详见《金石经眼录》条。褚峻初刻《金石经眼录》(即此书上卷)时,未载后汉永和二年(137)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,后与牛运震重编补入。因此碑发现较晚,又远在玉门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