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舒城县志

舒城县志

①十卷。明陈魁士纂修。陈魁士,明章州人,举人,万历初年来任舒城县知县。自明以来,舒城县志虽五经纂辑,惜皆简略殊甚,故陈魁士来任知,即创议重修,延教谕刘大烈等主其事,于万历八年重修志成。纪事止于万历七年。此志分为七门,为舆地志、建置志、食货志、官守志、人物志、艺文志、续志,又于各志之下,分其目为七十二,总为十卷。此志体例较为严整,征引各书,皆一一标其出处。且于城守、传递、陂塘、圩堰、马政、贡赋、津渡等类,皆较前志独能悉其始末,详其利害。凡此之类,固较明季诸志为有体。其不足者,将赈恤列于建置,户口列于食货,医学、阴阳、僧道列于官守,其类目归属,有伤体例。有明万历八年(1580)刻本。②三十六卷。清熊载升、杜茂才修,孔继序纂。熊载升,四川江油人,举人,嘉庆二年(1797)来任舒城县知县。杜茂才,舒城县知事。孔继序,邑人,举人。舒城旧志,自明万历八年(1580),县令陈魁士纂修之后,入清重修于康熙十二年(1673)县令张文炳,再修于三十九年(1700)县令沈以栻,复修于雍正九年(1731)县令陈守仁。越七十余年,至熊载升来任知县,历时既久,志多残缺,版亦浸患。嘉庆七年(1802),郡守张祥云檄修县志,熊载升因延孔继序等,设局重修,旋以左迁宿牧,未及观成。继任罗长庚赓续从事,书将告竣复引疾归。继任杜茂才始足成之,于嘉庆十一年(1806)刊行。此志大体因循旧志,并参之以省志府志,而删繁补阙,多所增订。旧志县境图、山川、形势多误,县城图、祠宇位置多舛,此志为之更正。旧志载山川不分经纬,此则仿禹贡水经之例,一一详其脉络,俾读者展卷一目了然。凡此之类,固较旧志有当。此志不足者,于艺文志中只录诗文,不载书目,分类之标目,无所统率。有清嘉庆十一年(1806)刻本。③五十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崔保龄等修,赵凤诏等纂。崔保龄,江苏泰州人,光绪年间进士,光绪二十二年(1896)来知舒城县事。赵凤诏,邑人,光绪二十八年举人。舒城旧志,据明万历陈魁士志序云:“前已五修,至其年代,序未明言,故不可考”。入清则一修于康熙十二年(1673),再修于三十九年(1700),三修于雍正九年(1731),四修于嘉庆十一年(1806),至光绪已近百年。崔保龄于光绪二十二年奉檄以续修县志,授县令肖仁丙设局开办,工未就,肖仁丙去任,县令万祖恕踵肖仁丙之后,赓续而成,自经始迄志成,越六、七寒署。纂辑者赵凤诏等,皆县中名宿。此志卷首列序、旧序、纂修职名、凡例、目录;卷一至十舆地志:为图考、星野(晷度表附)、沿革、疆域(形胜附)、山川(关隘、津梁附)、风俗、城池(街巷、镇市附)、公署(亭馆、恤所等附)、坛庙、古迹(庵观、寺庙、坊表、冢墓附);卷十一沟渠志:水利;卷十二至十七食货志:户口、物产、赋役、蠲赈(仓储附)、榷税(盐法附)、公田;卷十八至二十一学校志:学宫、祀典、书院(义学附)、学堂(试院、学额附);卷二十二至二十四武备志:兵院(民壮、巡警附)、驿传(马政、铺递附)、兵事(纪略);卷二十五至二十八职官志:封爵表、文职表、武职表、名宦传;卷二十九至三十二选举志:征辟表、科目表、仕籍表、封荫表;卷三十三至四十三人物志:名臣、宦绩、儒林、文苑、忠义、武功、孝友(刲股表附)、义行(义夫、义仆附)、隐逸(耆寿附)、艺术、侨寓;卷四十四至四十七列女志:节烈、贞烈、节孝(孝妇附)、贞孝(孝女附);卷四十八至四十九艺文志:著述、杂文;卷五十志余;卷末补遗附。此志搜辑宏富,以舒城为江淮腹地要冲,故于营汛、驿传、铺递之属,载之颇详。因新政缘起,其于学校志中,新增学堂一门,载述改书院为学堂的经历,及学堂章程、课程、规约,并附以学堂成立一览表,皆极精详。于武备志中,详记咸同以来捻军活动始末,及新设警兵的过程。此志体例完备,考订详审,在近代志书中可称佳著。有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活字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海县志

    ①四卷。清阎甲胤修,马方伸纂。阎甲胤,陕西渭南人,贡生,曾任静海县知县。马方伸,顺天密云人,举人,曾任静海县学训导。静海其志创修于明天启天间,其书藏于县库,然顺治初年损于兵乱。康熙十一年(1872)檄

  • 汪彦石所著书

    二种,二卷。清汪献玕撰辑。二种为《禹贡锥指节要》一卷、《夏小正传》一卷。两种均为经学著作。其中《禹贡锥指节要》,本书有专条介绍。两种均用为家塾教学童蒙。有同治年间群玉斋刻本。

  • 书法雅言

    一卷。明项穆撰。项穆生卒年不详。王稚登为其作小传,称其初名德枝,郡大夫徐公改其名为项纯。后又更名为项穆,字德纯,号贞元,亦号无称子。项穆是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项元汴之子。项元汴是鉴藏书画的名家,名甲

  • 是程堂集

    二十卷。清屠倬(1781-1828)撰。屠倬,字孟昭,号瑟,晚号潜园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嘉庆十三年(1808)进士,改庶吉士,官累至九江知府。其诗名早就,与郭麟,查初揆齐名。其书画亦工。观屠倬之诗

  • 尚书解四书

    一卷。清范士增(详见《周易解四书》)撰。是书以《尚书》解四书,其合者,如“及其使人也器之”,解为“无求备于一夫”;“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”,解为“检身如不及”;“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”,解为“惟刑之恤

  • 孟子性善备万物图解

    清刘光蕡(详见《大学古义》)撰。是书卷首只一图,与其所解不甚照应。据所为解,应有气圈,形圈,物圈,人圈,心圈,身圈,家国天下圈等,此书俱无。唯所解颇多精义。如孟子论性善,都是据继善成性以后说,即是据气

  • 宜城县志

    ①四卷。清胡允庆修,关宁、尚其志纂。胡允庆,字瑞徵,顺天宛平(今北京丰台区)人,贡监,官宜城知县。关宁,字幼安,号龙涡,本县人,拔贡,官广西平乐通判。尚其志,号岘南,本县人,拔贡,官安徽婺源县丞。县志

  • 说文引经异同

    二十六卷,附录二卷。清沈家本(1840-1913)撰。《说文引经异同》二十六卷,系考证《说文》引经的著作。它把清代吴玉搢《说文引经考》、陈瑑《说文引经考证》、承培元《说文引经证例》和段玉裁、严可均、桂

  • 华严孔目章

    八卷。唐代释智俨撰。智俨生平事迹详见《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》辞条。《华严孔目章》全称为《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》,简称《孔目章》。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《华严经》的论释,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,始教

  • 松韵堂集

    十二卷。明孙七政(1528-1600)撰。孙七政,字齐之,江苏常熟人。屡试不第与王世贞诸人游。故诗亦类七子之体,而字句时伤于笨滞。陈继儒《名公诗选》称其《艳曲》,“齐之此曲,脍炙人口,白下两院,无不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