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艺文类聚

艺文类聚

一百卷。唐欧阳询(557-641)等撰。欧阳询字信本,潭州临湘(今湖南长沙)人。隋末任太常博士。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。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、宏文馆学士。工书法,初学王羲之,后渐变体,笔力险劲,为一时之绝,世称“欧体”。本书据其自序,当是奉诏而作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注:令狐德棻、袁朗、赵宏智同修。《唐书》询本传又称:武德七年,诏与裴矩、陈叔达同修。殆以询董其成,故但署询名。叶大庆《考古质疑》论及正月十五日有苏味道的夜游诗,洛水门有李峤游洛诗,寒食门有沈佺期、宋之问诗。这四人都是欧阳询之后的诗人,欧阳询不可能预先编进此书,可见此书有后人增补之处。全书一百卷,分岁时、政治、产业等四十八部,每部又分子目,计七百四十余条。分类按目编次,以事类居前,诗人附后,所引经、史、子集各种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余种,其中十之八九已亡佚,皆赖此书得以保存。《艺文类聚》所引故事,都注出书名,所引诗文,都注出时代、作者和题目,并且用〔诗〕、〔赋〕、〔赞〕等字标明不同文体的类别,条理清晰。例如:卷第二十一“人部”之“交友”,条,先引《周易》等典籍对友谊的论述,再引《孔丛子》等书所记交友的故事,最后再列有关交友的诗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:“是书比类相从,事居于前,文列于后。俾览者易为功,作者资其用。于类书中,体例最善。”同时,避免了“《文选》专取其文,《皇览》偏略直书其事。文义既殊,寻检难一”的毛病。但其中也有门目繁简失宜,分合不当的地方。例如:“山水”部、“五岳”只存其三;“帝王”部,“三国”而无蜀汉;“杂文”部,有纸、笔、砚;“武部”之外又列出“刀”、“匕首”等为“军器”一门;“道路”应收在“地”部,“坛”应列在“礼”部却在“居处”;“针”应列入“器物”,“钱”应列入“宝玉”而列入“产业”;“案几”、“杖”、“扇”、“麈尾”、“如意”之类应列入“器物”,而列入“服饰”;“疾病”应列入“人”部,而列入“方术”;“梦”、“魂魄”也应入“人”部而列入“灵异”;另外,“茱萸”、“黄连”入“木”部;“芙蓉”、“菱”、“藤”入草部;“鸿”之外又另列“”;“蚌”之外列“蛤”;“鹤”之外列“黄鹤”;“马”之外列“騊”等。但《艺文类聚》保存了许多隋以前古书的内容,如所载魏晋南北朝人的诗文赋颂等,多出自宋代所无的诸文集。所引史书如谢承《后汉书》、袁山松《后汉书》、王隐《晋书》之类,也和现存的范晔《后汉书》、唐人所修《晋书》等所记有出入。所引小说如晋裴启的《语林》、郭澄之的《郭子》等,亦早亡佚。《艺文类聚》所保存的许多资料都可以用来参校各书的异同或作研究之用。有明正德十年(1515)无锡华氏兰雪堂铜活字版印本。明嘉靖七年(1528)胡缵宗刻小字本。明嘉靖九年(1530)郑氏宗文书堂坊刻本。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)洛阳张松重刻小字本。清光绪五年(1879)四川华阳宏达堂翻王元贞刊本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刊本。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汪绍楹整理校订本,改正了宋本原刻的一些错误,较为实用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,后附《音序检字表》、《人名索引》、《书名索引》,使用非常方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通方言疏证

    四卷。孙锦标撰。锦标字伯龙,江南通州(今江苏南通县)人。是编卷首为例言及孙氏共和元年(1912年)自序,次为旧《通州志》所录方言原文。卷一为释天、释时、释地、释水、释火、释宫、释亲、释戚、释妇女、释幼

  • 云谷杂记

    四卷。南宋张淏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淏字清源,本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,后侨居婺州(今浙江金华)。官至奉议郎。博学多闻,著有《会稽续志》、《艮岳记》等书,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及《宋史·艺文志》等均未著录,唯

  • 居易堂集

    二十卷。明徐枋(1622-1694)撰。徐枋,字昭法,号俟斋,别号雪林庵主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崇祯年间举人,入清不仕。徐枋工书画,著有《居易堂集》、《俟斋集》等。是集凡二十卷。其中,卷十二、卷十三

  • 曲品

    二卷。明吕天成(1577?-1614?)撰。吕天成字勤之,别号棘津,又号郁蓝生,东海余姚(今属浙江)人,诸生,工古文辞,幼年嗜曲,稍长即能填词。有《烟鬟阁传奇十种》及其他小剧二三十种。《曲品》分上下二

  • 螺江日记

    八卷。清张文梵(详见《大学偶言》)撰。是编杂记经史,提解疑义。文梵师出毛奇龄,《尚书》笃信古文,《大学》遵用古本,皆守奇龄之说。论述广博,能言善考,但也往往存在失证之处。如论汉武帝元狩年间造银锡称白金

  • 素岩文稿

    二十六卷。清王喆生(约1697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喆生,字醇叔,一字素岩。江苏昆山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初师朱用纯,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,好读书,重行检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)进士,授编修,后充会试同考官,

  • 龙潭精舍丛刻

    十三种,三十一卷。刘海涵编。刘海涵字怡宣,信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是书为刘海涵辑其乡先辈著作,并选其诗文编成诗钞、文钞。刘海涵又撰年谱二种及记述该地山川风物、名贤逸事、信阳掌故之杂记类著作数种。该书是研

  • 玲珑山馆丛书

    六十八种,一百七十三卷。清傅世珣编。傅世珣,华阳(今四川双流县)人。生平不详。该丛书又名《益雅堂全集》。所收书有三十九种为明孙珏汇辑的《古微书》中部分著作,其中《尚书纬》类六种、《诗纬》类三种、《礼纬

  • 汉武梁祠画像考

    六卷。附图一卷。清瞿中溶撰。瞿中溶,详见《集古虎符鱼符考》条。汉武梁祠画像,自宋洪适、史绳祖二家著录以后,元、明两代金石著作很少涉及。到清乾隆中叶,黄易始搜访而出,较之洪适所见虽又残缺,但他又另得一石

  • 巧换缘

    一卷。清唐英撰。唐英生平详见《梁上眼》(辞目)。此剧亦《古柏堂传奇》之一种。剧写常州书生洪遇到金陵买妻,被店主张小桥和小李儿所骗,以小李儿五十五岁寡婶周氏暗换看定的张小桥的女儿芳玉。后来周氏虽被识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