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论语义疏

论语义疏

二十卷。清马时芳撰。时芳字诚之,号平泉,又号见吾道人,禹州(今河南禹县)人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副榜。其学以陆王为正宗,尤重于诚意慎独。是书大意为圣人立言之旨乃人涉身处世义理之权衡。《义疏》不守汉宋门户之见,以我心想圣人之心,想记者之心。一一以事理衡量。历史上揭明心学的很多,但没有《注疏》之本。卷首有时芳自序。称其因念《论语》为孔子讲学之书,是义理之权衡。自不顾浅陋,继续前辈之说,逐章略述大意。该书有石印本。

十卷。魏何晏(见《论语集解》)等注,南朝梁皇侃疏。皇侃(488-545,亦作皇偘)是南朝著名经学家,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,自幼好学,师从当时的名儒贺,尽通其学。擅长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老》、《庄》诸学,侃“精力专门,尽通其业,尤明《三礼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。”(见《梁书·皇侃传》),梁初任国子助教,以经学授弟子,从学者数百人。入寿光殿讲解《礼记》,颇受梁武帝称赞,拜员外散骑侍郎。著有《礼记义疏》、《论语义疏》,为时人所重。《论语义疏》亡而复得,《礼记义疏》略见于孔颖达《孔记正义》。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中辑有《礼记皇氏义疏》四卷。魏晋时清谈之风甚炽,《论语》注家蜂起,继何晏集孔安国、郑玄、马融等人注作集解之后,晋江熙又集卫瓘、缪播、郭象、袁宏、李充、孙绰、范宁等十三家之说以为集解。皇侃义疏,采录江氏集解以及樊光、王朗、梁、颜延之等旧说数十家为何晏申说,并间出己意。皇疏不囿于一家之言,遍采群说,多有辨析,宋《国史志》称其“虽时有鄙近,然博极群言,补诸书之未至,为后学所宗。”但皇疏成于六朝清谈之世,于名物制度略而弗讲,以老庄之旨,发为骈俪之文,多涉清谈,稍病芜陋。由此可见汉儒、魏晋注经风气之不同。后宋邢昺疏出,皇疏于南宋时亡佚。有唐时抄本传入日本,清乾隆间又由日本返传中国,即《四库提要》所说“乃发光于鲸波鲛室之中,借海舶而登秘阁”。传世版本有日本宽延三年刻本(武汉馆藏)、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内府刻本、《知不足斋丛书》本(苏州文管会等藏)、清临汾王亶望刻本(中山大学等藏)等,均题作《论语集解义疏》十卷。今本《论语义疏》已有窜乱,非皇疏之旧,然久佚重光,终是幸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名号归一图

    二卷。冯继先(生卒不详)撰。冯继先为五代后蜀人,生平不可考。据《崇文总目》及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所记,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。《文献通考》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:“昔丘明传《春秋》,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

  • 春雨堂杂钞

    一卷。明陆深(详见《南巡日录》条)撰。此书只一卷,篇帙较短,书中所录多为古今政治得失之故,钞撮旧文,自为评陟。其谓汉光武帝笃信图谶,与求仙覆辙相去不远。此条并非单为评论光武帝而作,而实是为了讽当代世宗

  • 烟霞万古楼文集

    六卷。清王良士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王良士原名昙,字仲瞿,号蠡舟,又号昭明阁外史,浙江嘉兴人。乾隆五十九年(1794)举人。良士少负狂名,言论举动,皆不与众人同。尝自言:文章须自出机杼,成一家风骨,何能

  • 律吕阐微

    十卷。清江永(生平事迹见《律吕新论》)撰。是书将康熙皇帝论乐的五条作为《皇言定声》一卷,放在全书之首。江永没未列《律吕正义》,所以对西洋的五线、六名、八形号、三迟速都不能理解。江永作书大旨以明代朱载堉

  • 勘靖教匪述编

    十二卷。署石香村居士编。作者真名实姓不详,据自序为四川人,曾中举人,约生活于嘉、道年间。此书记乾、嘉时期川、陕、鄂三省白莲教起义经过,主要取材于《钦定平定三省邪匪方略》,参之以稗官野史,按省、依事排比

  • 农田余话

    二卷。旧本题长谷真逸撰,不著姓名,不知何人。此书见《千顷堂书目》子部小说类,《钦定续通考》、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同。内容所记皆元末杂事,如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,一条记至正甲申流星坠地。其书版本除《四库全

  • 有怀堂诗文集

    一卷。清田肇丽(约1701年前后在世)撰。田肇丽,字念始,户部侍郎田雯之子,山东德州人。官户部郎中。少以才高自傲,后屡试不中,故述怀诗有“惭非科名人”之句,为此耿耿于怀。其诗文均有抒胸臆,但品格只在一

  • 杂剧十段锦

    十卷。明无名氏选辑。此书收录了明人杂剧十种,以“天干”为目,分为十集,每集收一剧。书中所收《关云长义勇辞金》、《李亚仙花酒曲江池》、《蟠桃会八仙庆寿》、《赵贞姬死后团圆》、《黑旋风仗义疏财》、《清河县

  • 孟子今义

    四卷,彭赓良撰。是书为赓良所撰《九经今义》之一。袭今文家张三世之说,而以今时新学说为传。谓孟子言尧舜文王孔子,言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,言仁义言性善,皆传孔子大同之义,择《孟子》七篇中与有关合者,附会其说

  • 白虎通

    见《白虎通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