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词评

词评

一卷。明王世贞(1526-1590)撰。王世贞字元美,号凤州、弇州山人,江苏太仓人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授刑部主事,历员外郎、郎中。累官至刑部尚书。著作甚丰,有《弇州山人四部稿》一百七十四卷、《续稿》二百零七卷、《弇山堂别集》一百卷、《嘉靖以来首辅传》八卷、《读书后》八卷。王世贞是后七子首领之一。其诗文观实际上前后有所变化。其前期思想主要表现在《艺苑卮言》中,虽然他也主张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,但其学问淹博,持论也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,而时有卓见。王世贞能词、能文,对戏曲也有所研究。其曲论见于《艺苑卮言》的附录,后人摘出单刻行世,题曰《曲藻》。一说《鸣凤记》是王世贞所作,戏曲及时地表现重大政治事件,是从《鸣凤记》开始的,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意义。《词评》是从其《艺苑卮言》中辑出的,共二十九节。王世贞论词奉婉约为正宗,对晚唐五代的温庭筠、李煜,宋代的晏殊、柳永、周邦彦、秦观、李清照等人,赞不绝口。他认为“《花间》以小语致巧”,“《草堂》以丽字取妍”,字句精美,情感缠绵,“婉娈而近情”,“柔靡而近俗”,这才是词不同于诗的特点。但是,他又反对刻意雕琢的倾向,说《花间》“犹伤促碎,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。”所论殊不切实,不知促碎正《花间》之本色,不可以此非之。南唐中主和雅,开宋初之令曲,后主诚为博大。然开拓词界,自在《花间》范围之外,各有境势不可强同。世贞所云,不但不知《花间》,并且不知李氏父子之词。谓唐人词有集曰《兰畹》,不知《兰畹》乃宋人所撰,非唐人;乃总集,非别集。还有一些子虚乌有之类,世贞亦未能深考。但其评论明朝词称:“刘诚意伯温,秾纤有致,去宋尚隔一尘。杨状元用修,好入六朝丽事,似近而远,夏愍公谨,最好雄爽,比之辛稼轩,觉少精思。”则较为允当。王世贞提倡以淡语、恒语、浅语写情绘景,使词具有天然之美。《词评》的最后几则,评述元、明人的词,又大段引录了涵虚子(朱权)评元代散曲作家之语。有《小石山房丛书》本、《天都阁藏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连山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清马国翰辑。《连山易》系北朝刘炫伪作之《易》书。《北史·刘炫传》称:“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,炫遂伪造书百余卷,题为《连山易》、《鲁史记》等,录上送官,取赏而去。后人讼之,经赦免死,坐

  • 聊斋文集

    三卷。《词集》一卷。清蒲松龄(1629-1715)撰。蒲松龄,字留仙,又字剑臣,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。淄川(今山东淄博)人。蒲松龄十九岁应童子试,县、府、道三试皆列第一,中秀才后则科场不利,始终未

  • 麟史称准

    四卷。清黄炳垕撰。炳垕字蔚亭,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同治庚午(1870)举人。精研天文历算,著有《五纬捷算》、《交食捷算》、《测地志要》及《诵芬诗略》、《黄氏家录续录》、《黄忠端公年谱》、《黄梨洲先生

  • 古今图书集成

    原名《古今图书汇编》,一万卷。清陈梦雷(1651~1741)原编。清蒋廷锡(1669~1723)等奉敕校勘重编。陈梦雷字则震,一字省斋,晚年号松鹤老人。福建闽侯人。康熙年间进士,受编修。为康熙第三子诚

  • 读易集说

    不分卷,亦无篇数。清朱勋辑。勋字晋斋,号虚舟,江苏靖江人,官至陕西巡抚,著有《周易集说》、《四书通》等。此书取宋人所论,以程传本义、邵子《观物外篇》、周子《通书》、张载《横渠易说》为主,余兼采东莱吕氏

  • 东越证学录

    十六卷。明周汝登(约1529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汝登,字继之,又字海门,浙江嵊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五年(1577)进士,授南京工部主事,累官南京尚宝卿。著有《海门先生集》、《圣学宗传》等。是集凡十六卷

  • 通鉴胡注举正

    一卷。清陈景云(1669-1747)撰。景云字少章,江苏吴江人。吴江县学生,终生不仕,淹贯群籍,尤精史学。著有《读书记闻》、《纲目辨误》、《通鉴胡注正误》、《纪元考略》等。此书订正胡三省《资治通鉴音注

  • 文致

    不分卷。明刘士鏻(约1654前后在世)编。刘士鏻浙江杭州人。字号履迹待考。崇祯四年(1631)进士。此书辑汉、魏、六朝以至明人所著,通为一书。不分卷数,但别列为十七门。诠次颇伤芜杂,无所取裁。《四库全

  • 久芬室诗集

    六卷。清郑襄撰。生卒年未详。郑襄字赞侯,一字湛侯,湖北江夏人。官安徽全椒县知县。此集凡六卷。自咸丰二年(1852)迄光绪十五年(1889),共存古近体诗八百二十五首。由挚友陈克劬选定。冯志沂评云:“深

  • 唐韵正

    二十卷。《音学五书》之四,清顾炎武撰。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《唐韵》之讹,故称《唐韵正》;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《诗本音》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,以免《诗本音》过于繁重,可以认为《唐韵正》是《诗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