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谷庵集选

谷庵集选

八卷。明姚绶,(1423-1495)撰。姚绶,字公绶,初号谷庵,又号云东子、兰台逸史、天田老农、上清仙吏、云东逸史等,又称丹丘先生,浙江嘉兴人。天顺八年(1464)进士,官监察御史、江西永宁知府。擅画山水,也取法赵孟頫、王蒙,好作沙坳水曲、扁舟垂钓之景,墨色苍润,亦写竹石,工行草书,风格近张雨,更兼能诗,著有《谷庵集》。是集凡八卷卷一、卷二为赋琴、操古、乐府,卷三至卷五为各体诗,卷六为词,卷七、卷八为序、记、传、志、杂著。姚绶微尚清远,早谢名级,乘沧江虹月之舟,尝吹游泛吴越之间,可以想见其高致。长歌渊源于太白,奇思壮采,络绎奔会,犹沿初明四杰流风。其诗文俱有飘飘凌云气,与书画同为逸品。词则得王碧山遗韵,在同时词流中,尤为迥出。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、《明史·艺文志》均载作《云东集》,卷帙相同,乃集名有异。《嘉兴府志》补作《谷庵集》三十卷。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,称“绶吟情甚敏,今《谷庵集》所载不及什一。”《明诗综》载《有赠竹西画并题》一首,《江村消夏录》载有《题画》七绝一首,皆迪隽绝人。然此集未载,使人未免有遗珠之憾。有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嘉靖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灼薪剧谈

    二卷。明朱承爵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承爵,字子儋,盛年锐志进取,累试不利,遂放弃科第,多购图书,下帷发愤,以古文辞名于世,与唐寅、文征明相倡和。家多藏有鼎彝、名画,著有《鲤退稿》、《灼薪剧谈》等。此书成

  • 一山文集

    九卷。元李继本(生卒年不详)撰。继本,字延兴,东安(今属湖南)人。至正十七年(1357)进士。授太常奉礼,兼翰林检讨。此集前有李敏序,称为其子方曙、方煦编辑;而景泰中,黎公颖序则称为其孙容城教谕伸所编

  • 水田居激书

    见《激书》。

  • 政余易图说

    六卷。清刘思问撰。思问字裕庵,河北赵县人(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),雍正举人,官至知县。此书名为《政余易图说》,实则图说仅一卷,余皆经文注释。另外,卷六以下尚有一册,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,不计卷数。自序云

  • 学统存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宋士宗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宋士宗字司秩,号昆圃,星子(今江西星子县)人。雍正举人,官南丰教谕。著有《史学正藏》。《学统存》是宋士宗的一部杂纂之作,此书分二十四门,各为一卷,大多是摘录前人之说

  • 湖上篇

    一卷。明李奎撰。李奎,字伯文,号珠山,又号龙珠山人。归安(浙江吴兴)人。生平事迹见《李伯文诗选》条。此篇为李奎居乡里之时,流连湖上景物而作。共六十四首。版心有龙珠山房四字,版式与《闽中稿》略同。首有归

  • 资治通鉴述

    无卷数,清陈诜撰。陈诜,著有《易经述》、《资治通鉴述》等。其中《资治通鉴述》有凡论三十二篇,所论上起春秋时的范蠡,下迄唐代的陆贽、裴度,篇末作史官论一篇,从陈诜所论述的史事看,战国时期的居十分之七,秦

  • 龙龛手镜

    四卷。辽释行均(生卒年不详)撰。行均字广济,俗姓于氏,通小学。此书是一部按部首和四声两相结合排列的字书。卷首有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悯忠寺(即今北京法源寺)释智光(字法炬)序。智光认为有了这部书

  • 四书札记

    ① 四卷。清杨名时撰。杨名时事详《周易札记》。此书为杨读《四书》之所记。《大学》不标古本之名,亦不显言古本、改本之是非,而皆用李光地《大学古本说》之成论。其以“格物”为明善,不取王守仁格庭前竹子之说,

  • 金漳兰谱

    三卷。宋赵时庚撰。赵时庚,宋王室宗室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金漳兰谱》。是书前有序言一篇,叙述其父解印归里,筑屋植竹栽种兰花,自己爱兰几乎成癖,积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,在朋友的启发下写成此书。卷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