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转注古义考

转注古义考

一卷。清曹仁虎(1731-1787)撰。仁虎字来应,号习庵,嘉定(今属上海市)人。乾隆二十六年进士,官广东学政。工诗文,精小学、考据,尚著《转注古音考》等,有《宛委山房集》。是书历举晋卫恒以下至于清初各家关于转注的论说,并随举而批评之。其转注之说曰:“欲定转注之义,仍当以《说文》“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”二语求之。既曰“建类一首”,则必其字部之相同,而字部异者,非转注也。既曰“同意相受”,则必其字义之相合,而字义殊者,非转注也。”关于转注与会意、形声,假借的区别,他说:“转注近乎会意,而与会意不同。如以‘老’合‘丂’为‘考’,而‘考’字仍与‘老’字同义;以‘老’合‘’为‘’,而‘’字仍与‘老’字同义。如‘止’‘戈’为‘武’,而‘武’字已非‘止’字之义;‘人’‘言’为‘信’,而‘信’字已非‘人’字之义。转注者以此合彼而不离其原,会意者以此合彼而各自为义,此转注与会意之分也。转注又近乎谐声,而与谐声不同。如‘丂’字本有气碍之象,老人之哽噎似之,故以‘老’合‘丂’为‘考’,从‘丂’得声,而仍与‘老’同义;‘’字本有屈曲之象,老人之伛偻似之,故以‘老’合‘’为‘’从‘’得声,而仍与‘老’同义。如以‘水’合‘工’为‘江’,‘工’字本无‘水’义,而但取其声;以‘水’合‘可’为‘河’,‘可’字本无‘水’义,而但取其声。转注者彼与此属同义,谐声者一主义而一主声,此转注与谐声之分也。转注又近于假借,而与假借不同。转注者一义有数文,故‘’‘考’皆有‘老’义,而‘老’亦可称‘’‘考’。假借者一文有数义,故‘令’为‘号令’之‘令’,亦为‘令善’之‘令’,又为‘使令’之‘令’;‘长’为‘长短’之‘长’,亦为‘久长’之‘长’,又为‘长幼’之‘长’。此转注与假借之分也。”这些说法平允严谨,可资参证。此书辑入多种丛书,有《艺海珠尘》丛书本,《许学丛书》本,《求实斋丛书》本,《许学丛刻》本,《玲珑山馆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从政录

    一卷。明薛瑄撰。薛瑄(?-1464),字德温,号敬轩,山西河津人。永乐进士,授御史。天顺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内阁学士。他崇奉程朱理学,以修己教人、恢复本性为宗旨。这也可说是本书的主旨。他在本书中论述了

  • 陆右丞蹈海录

    一卷。明丁元吉编。丁元吉,镇江(今属江苏)人,生卒事迹均不详。《陆右丞蹈海录》成于明成化年间(1465-1487),主要记载陆秀夫的事迹。陆秀夫字君实,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大臣,后背负赵昺跳海而死,为国

  • 太元经

    一卷。晋杨泉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杨泉字德渊,三国吴人,征聘不就,从事著述。今仅存《物理论》残篇,杂入晋傅玄《傅子》一书中。上继汉桓谭、王充。主张人死之后无遗魂。开范缜《神灭论》之先河。是书仿

  • 穆斋经诂

    四卷。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。据自序,此书原题“经传正义”。书中论周正,历驳改时不改月,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。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,而春秋所书皆周正。论文祖,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,即颛项,颛顼实

  • 五经衷要

    七十二卷。清李式谷(生卒年不详)辑。式谷字申兹,号海匏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嘉庆中岁贡,官衢州教授。除本书外,还有《尔雅笺微》等著作。本书是南海叶梦龙刊刻,吴荣光为其命名《五经衷要》。其纂辑只有五

  • 春秋内外传筮辞考证

    三卷。清章来撰。章来,娄县(今上海松江)人。该书考证《左传》和《国语》中所载《周易》筮辞。有清光绪九年(1883年)刊本。

  • 易宪

    四卷。附《卦歌》一卷,《图说》一卷。明沈泓撰。沈泓字临秋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崇祯十六年(1643)进士。官至刑部主事。此书征引诸家《易》说以证朱熹《本义》,没有载《本义》原文,但全书宗旨全部与本义

  • 华礼部集

    八卷。明华叔阳(1540?一1580?)撰。华叔阳,字起龙,江苏无锡人。隆庆二年(1568年)进士。官礼部主事。年二十九岁卒。著有《华礼部集》。是集为华叔阳诗文集,凡八卷。体例仿王世贞四部稿式,以诗、

  • 四书广炬订

    不分卷。明杨松龄撰。首有松龄自序。是书专论相题为文之法。先有人就宋羽皇所辑《原始录》,刊其评语,名为《题炬》,杨松龄因此扩广,故名为《广炬订》。书中取近代说书诸家,删其繁冗,采其精要,间出己见,以相引

  • 小学类编六种

    三十六卷,附刻一种一卷。清李祖望(1814-1881)编。祖望字宾嵎,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人。长于诗文,兼通小学。著有《古韵旁证》十四卷、《说文重考》十六卷、《说文统系表》等,均传于世。《小学类编六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