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遂初堂书目

遂初堂书目

一卷,南宋尤袤撰。尤袤(1127-1194),字延之,号遂初,谥文简,江苏无锡人。著名目录学家。自幼聪明好学,嗜书成癖,绍兴十八年(1148)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名,历官著作郎兼太子侍读、枢密院正兼左谕德、太常太卿、礼部尚书。为官清廉,从政之余,喜好藏书、抄书,并著书立说。宋光宗赵焜为其藏书楼赐名“遂初堂”,笔书匾额赐之。陈振孙在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中,称其藏书“为近世冠”。尤袤为其藏书编写了目录,即《遂初堂书目》一卷,按四部分四十四类,收书近三千种。其中经部九门:经总类、周易类、尚书类、诗类、礼类、乐类、春秋类、论语孝经孟子类,小学类,收书三百五十七种;史部十八门:正史类、编年类、杂史类、故事类、杂传类、伪史类、国史类、本朝杂史类、本朝故事类、本朝杂传类、实录类、职官类、仪注类、刑法类、姓氏类、史学类、目录类、地理类,收书793种;子部十二门:儒家类、杂家类、道家类、释家类、农家类、兵家类、数术家类、小说家类、杂艺类、谱录类、类书类、医书类,收书九百二十六种;集部五门:别集类、章奏类、总集类、文史类、乐典类,收书七百七十九种。其例略与史志同,尤其多记失传古书书名。独到之处是兼载一书各种版本,虽只限于经部和正史类书籍,但仍不失为我国关于版本目录的最早著作。该书还有一个特点:对四部分类体系作了调整,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,使一些无可归的书籍有类可寻,如子部别立谱录一门,以收香谱、石谱、蟹录之无类可附者。现在通行本,对所记载图书缺卷数、撰者、刊刻时间和地点等,大概在流传过程中被简略了,并非原书。该书最早的版本是《说郛》本,后有《海山仙馆丛书》本,常州先哲遗书本,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等。其中“常州先哲遗书本”后有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跋,为最善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泰山小史

    一卷。明萧协中撰。萧协中,字公鬴,泰安人。以荫授上林苑监丞。晋顺天府治中,崇祯末致仕。甲申农民义军攻城,城将陷,投井死。兹编为杂志,每首皆有序,故曰泰山小史。《泰山小史》原刻本,共一卷。兹篇各诗前之小

  • 易注

    十二卷。清崔致远撰。致远字静君,山西曲沃人,康熙进士,官至吏科掌印给事中。其平生好易学,多所探研。其《易注》十二卷历二十年乃成。据自序,曾七易其稿,意于象则较有研求。今观全书,其于易象则甚为疏略,凡利

  • 云栖纪事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。此编不著撰者,经稽考,当成于寺僧宏熹之辈。云栖开山于宋初的志逢,至明代为莲池大师的道场,世称名山胜地。清初,康熙、乾隆皇帝南巡至此。嘉庆间不慎失火,后发币兴修。咸丰间兵燹载经,寺无完址

  • 香苏山馆诗集

    三十六卷。清吴嵩梁(1766- 1834)撰。吴嵩梁,字子山,号兰雪,江西东乡人。嘉庆年间举人,官由内阁中书改为贵州黔西州知州。嵩梁工诗,与黄景仁、翁方纲友善,深得袁枚佩服。诗沿袭六朝,规格则似唐代温

  • 戴简恪公遗集

    八卷。清戴敦元(1768-1834)撰。戴敦元,字士旋,号金溪,谥简恪,浙江开化人。乾隆年间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。平生喜欢读书,专工注疏,著有诗集及《戴简恪公遗集》。该集是其门人吴钟骏前后连缀,胡次瑶编

  • 快书

    五十卷。明闵景贤(生卒年不详)、何伟然(生卒年不详)同编。闵景贤,字士行,乌程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。何伟然,字仙臞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二者生平事迹俱不详。此书割裂诸家小品五十种,汇编为一集。大

  • 居诸集

    八卷。明梅守箕撰。守箕,字季豹,安徽宣城人。生卒事迹均不详。因诸生不第,取诸生业焚之,致力于古文辞,别无所好。嗜酒,醉后作文,狂呼大啸,旁若无人。该集前有吴郡王世贞作的序文,以天干、地支编年排列,每二

  • ■古楼汉石纪存

    一卷。清潘祖荫编。潘祖荫,详见《攀古楼彝器款识》条。本书卷端题汉石纪存,书内首为汉沙南候获石刻缩本,次为双钩原本,次为张之洞释文,末为张之洞、吴大澂、王懿荣的考识及潘氏的题识。本书虽署名汉石纪存,而书

  • 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残稿

    四卷。清瞿中溶撰。瞿中溶,详见《集虎符鱼符考》条。本书卷末,有张钧衡跋。张在跋中说,原稿为160卷。稿成未付印,藏于陆莘农家。后潘文勤借阅,欲为刊行,竟以卷帙太多不果。后陆取回时,舟复洞庭,稿遂没于水

  • 杨氏全书

    六种,三十六卷。清杨名时(详见《周易札记》)撰。全书所收各种首尾连贯,不自为分卷。第一卷至第八卷为札记,是读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四书》之随笔杂记(其中《易经札记》三卷、《诗经札记》一卷、《四书札记》三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