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道德经解

道德经解

二卷。宋苏辙(见《诗传》)撰。《道德经解》,又称《道德真经注》、《道德经疏》、《老子新解》、《老子解》。宋以前学者注解《道德经》,或参阅河上公注本,或依据王弼注本,综其要旨,皆述无为养生治国之道,注文多以儒、道家言释经。苏辙《道德经解》则引儒家“中庸”之说以比附,主张儒、释、道三教归一,强调三教同源。苏轼为其书题跋曰:“使汉初有此书,则孔、老为一,使晋宋间有此书,则佛、老不为二。”后来朱熹不满此说,认为是援儒入墨,不利于各学派之立说,并作《杂学辨》以攻之,斥其“学儒之失而流于异端”。清代有人不同意朱熹的观点,认为多此一举,如果要攻击此书,不如直接攻击《老子》。近现代学者对苏辙《道德经解》颇为推重,还有学者将其书与王弼注本并提,称其属官学流派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,题为《道德真经注》;明闵刻朱墨套印本,题为《道德经疏》;清《四库全书》本;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,题为《老子解》,四卷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雨航杂录

    二卷。明冯时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时可字敏卿,号元成,华亭(今上海市)人。隆庆进士,官至按察使。撰有《众妙仙方》、《上池杂说》、《雨航杂录》等。此书分上、下二卷,上卷多论学、论文,下卷多记物产,而间涉杂

  • 舒艺室随笔

    六卷。清张文虎(1808-1885)撰。张文虎字孟彪,又字啸山,自号天目山樵,南汇(今江苏南汇)人。隐居不仕。馆金山钱熙祚家三十余年,校《守山阁丛书》、《小万卷楼丛书》等数百种。同治五年(1866),

  • 四书朱子集注古义笺

    六卷。清李滋然撰。滋然字命三,四川长寿(今四川长寿)人。官至广东新会知县,罢官后随出使日本大臣李家驹为学务专员。是书即在日本时印行。书首有滋然自序及凡例。凡朱注与古注同者,依次列经文、朱注、古注,而以

  • 经义亭疑

    三卷。清末蒋楷撰。蒋楷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为专就经义说律之作。取《尚书》“舜典”、“大禹谟”、“康诰”、“吕刑”诸篇及《春秋左氏传》《周礼·秋官》《礼记·王制》中涉及刑律的内容,遍考经子史传,

  • 新繁县志

    ①十四卷首一卷,清郑方城、朱敦修等纂修。郑方城,闽县(今福建闽侯县)人,曾任新繁县知县。新繁县典籍于明末沦于灰烬,清初敕修通志,邑令缀拾旧闻,费三载之心血,蔚成志一部。《新繁县志》乾隆八年(1743)

  • 北窗炙輠录

    一卷。宋施德操(详见《孟子发题》)撰。“炙輠”,刘向《别录》注:“过字作輠。輠者,车之盛膏器也。炙之虽尽,犹有余流者,言淳于髡智不尽,如炙輠也。”以其名书,取司马迁《史记·孟荀列传》:“淳于髡久处,时

  • 三易备遗

    十卷。宋朱元升(?-1275)撰,其子士可、士立补葺。朱元升字日华,号水簷,平阳(今浙江平阳)人,黼从子。嘉庆四年(1211年)武进士,官承节郎,差处州龙泉、遂昌、庆元县、建宁府松溪、政和县巡检。其子

  • 明六朝索隐

    十六卷。明雷礼(详见《明大政记》)撰。何应元校。应元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以正统、景泰、天顺、成化、弘治、正德六朝事迹编年记录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未载此书,疑为后人自实录中抄撮而成,托名于礼。有《四库

  • 史学璧珠

    十八卷。明钱应充(生卒年不详)撰。钱应充字子美,绍兴(今属浙江)人。此书分类隶事,皆以坊本《纲鉴》为主,又摭采类书以补益,内容皆集为偶句。中分天地、灾祥、君道、臣道、伦理、品论、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

  • 进藏程站

    一卷。清王世睿撰。王世睿,字道存,山东章邱县人,康熙十八年(1679)进士,官泸州知州。雍正十年(1732),奉檄入藏,往返历九个月,因成此书,以记行程。首记自四川打箭炉起行,经襄塘、巴塘、江卡、乍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