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绅伯集
二卷。宋邓绅伯(约1162年前后在世)撰。邓绅伯(一作邓深),字资道,湘阴(今湖南湘阴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绍兴进士,试中教官,入太府丞,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,高宗嘉纳,提举广西市舶,知衢州。后提为潼川路转运使。颇有政绩,虞允文贻书称其“不畏强御,思济斯民,挺然之操,未见近比。”以朝散大夫终于家。绅伯爱居东湖之胜,建阁曰“明秀”,终老其中。《邓绅伯集》二卷,乃清四库撰官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录排纂而成。今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二卷。宋邓绅伯(约1162年前后在世)撰。邓绅伯(一作邓深),字资道,湘阴(今湖南湘阴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绍兴进士,试中教官,入太府丞,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,高宗嘉纳,提举广西市舶,知衢州。后提为潼川路转运使。颇有政绩,虞允文贻书称其“不畏强御,思济斯民,挺然之操,未见近比。”以朝散大夫终于家。绅伯爱居东湖之胜,建阁曰“明秀”,终老其中。《邓绅伯集》二卷,乃清四库撰官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录排纂而成。今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一卷(章氏丛书续编)。章炳麟著。炳麟字太炎,浙江余杭人。博通经史,精研文字,音韵,训诂。在使传统小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、成为独立的语言科学方面起了巨大作用。著有《文始》、《小学问答》、《国故论衡》等。此
见《神农本草经疏》。
二卷。清廖平撰,其弟子黄熔笔述。此书卷前附有《周礼新义凡例》四十七条。卷一为《天官冢宰》,卷二为《地官司徒》,《春官》以下皆缺。此书不信《周礼》为周公所作,乃是七十子之传。以《周礼》为书传,如《王制》
四卷。清唐才常(1867-1900)撰。唐才常字佛尘。湖南浏阳人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)拔贡,曾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的时务学堂分教习。1900年哥老会运动兴起时,唐才常积极参与,谋划起兵,被捕入狱,
十卷。清冯舒校。冯舒生平见《二冯评点〈才调集〉》条。本书为冯舒侄子冯武所刊。徐陵《玉台新咏》久无善本,明人所刻,多以意增审,全失其真。后赵宦光得宋嘉定八年(1215)永嘉陈玉文刊本翻雕,世乃复见原书。
一卷。明温璜(1585-1645)录。璜初名以介,字于石,号石公,后改今名,字宝忠。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崇祯十六年进士,官徽州府推官。璜于顺治二年起兵,与金声相应,以拒清军。历四月,城破,手刃其
七种,四十八卷。清汪远孙编。汪远孙字小米,自号借闲漫士,道光年间举人。家有振绮堂,藏书数十万卷。汪远孙好读书,尤喜地理学著作,又精心于《国语》等。其撰述未成定本,汪远孙亡故,其弟汪迈孙请人整理遗稿,而
四十卷。补考八卷。明薛应旗撰。薛应旗字仲常,武进(今江苏武进)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,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。此书计记三卷,传三十七卷,博引典籍,评考《四书》人物事迹,记传之末附以论赞
一卷。清姚凯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凯元字子湘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,姚文田之孙。《说文问》附刻于《说文校议》之后,是严可均与姚文田同撰《说文校议》时撮录疑惑难解之字而成编,凡四十六条。凯元便仿薛传均为钱
十八卷。明周汝登编。汝登字继元,又字海门,嵊县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不详,万历五年(1577)进士,官至南京尚宝司卿。该书乃是一部揉合儒释二教的语录著作。据《明史·儒林传·王畿传》后所附之明儒学流派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