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郑氏佚书二十三种

郑氏佚书二十三种

七十九卷。清袁钧辑。袁钧,生卒年不详,字陶轩,一字秉国,号西庐,浙江鄞县(今宁波)人。乾隆拔贡,嘉庆间举孝廉方正。曾主稽山书院,治经学颇深,撰有《四明文献征》、《近体乐府》等书。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,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云:“郑玄囊括大典,网罗众家,刊改漏佚,自是学者略知所归。”郑玄生平著述百万余言,所注群经,大多散失,今之所存,不足十分之一。袁钧仿效宋王应麟辑《周易郑康成注》之体例,与友人李庚芸博取诸经义疏及其他诸书所引、参考各家经传辑本,进行考校、纠各家之谬误。所引之文一一注明出处,并将引文、考证附于相应的经文之下,依次编排,而成此编。此书辑郑玄经籍注疏二十三种。袁钧亲手写定仅有《易注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尚书中候注》、《诗谱》四种,由曾孙烺曾刻行。另外未写定之十九种,由同族曾孙尧年用了几年的时间,方才写定。光绪年间,瞿鸿官浙江学政,曾下令浙江书局将袁钧所辑《郑氏佚书》全部刊刻。因此,袁氏将自己所刻的书板送交书局,以成全此书刊行。清儒治经,极力推崇郑玄,因此搜辑郑氏佚著者不乏其人。如黄奭辑有《高密遗书十四种》、孔广森辑有《通德堂遗书十七种》,袁钧所辑郑氏佚书最为完备。《郑氏佚书二十三种》目录:《易注》九卷、《尚书注》九卷、《尚书中候注》九卷、《尚书大传注》三卷、《尚书五行传注》一卷、《尚书略说注》一卷、《毛诗谱》三卷、《三礼目录》一卷、《丧服变除》一卷、《鲁礼禘祫义》一卷、《答临硕难礼》一卷、《箴膏肓》一卷、《释废疾》一卷、《发墨守》一卷、《春秋传服氏注》十二卷、《孝经注》一卷、《论语注》十卷、《孔子弟子目录》一卷、《驳五经异义》十卷、《六艺论》一卷、《郑志》八卷、《郑记》一卷,附《郑君纪年》一卷。有清光绪四年(1878年)浙江书局刻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

    二十四卷。清瞿镛撰。瞿镛(约1800-1864),字子雍,江苏常熟人。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,镛承父志,将绍基藏室“恬裕斋”更名为“铁琴铜剑楼”,广泛搜罗访求,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,得“南瞿北杨”之誉

  • 支遁文集

    二卷。东晋支遁(?-366)撰。支遁为东晋高僧、诗人。俗姓关,字道林,世称支公、林公,别称支硎,陈留(河南开封一带)人。一说为河东林虑(河南林县)人。家世信佛。支遁自幼天资过人,善谈名理,二十五岁出家

  • 复初文录

    一卷。清魏繇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魏繇有《泳经堂丛书》。此编共文二十六篇。《书鲒埼亭后》一篇,谓方苞撰《万季野墓表》并未叙季野卒于浙东,驳全祖望之误说,颇为明核。又书《曾文正公逸事》、《蒋鹿潭别传》二篇

  • 养一斋集

    二十六卷。清潘德舆(1785-1839)撰。潘德舆,字彦辅,号四农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,道光八年(1828)乡试第一名举人。选安徽候补知县,未赴任而卒。后建祠于乡社,亦一时地方官之殊荣也。著有《李杜

  • 江宁县志

    ① 十卷。明王诰修,刘雨纂,管景等增修。王诰,清江人,隆庆间举人,官太仆寺丞,正德十四年知江宁县事。刘雨,字润之,江宁(今南京)人,明正德间贡生。正德皇帝南巡至应天府,索看县志,知县王诰奉命限期主修,

  • 春秋经朔表

    四卷。清薛约撰。薛约,暨阳(今江苏江阴)人。该书主要考订春秋朔日,加以列表。有清道光年间刊本。

  • 四书图表就正

    一卷。清赵敬襄撰。敬襄字竹冈,江西奉新(今江西奉新)人。官至吏部主事,曾主讲广东端溪书院。是书即在书院时刊行,有十图三表,分别为辰居星共图、日月系天图、井地图、千乘图、军旅图、春秋列国舆图、性习相近远

  • 元明杂剧

    二十七卷。编者不详。此集边栏不一,板心凌乱,剧本编次无序,当非成书于一时,或为书商汇集散卷而成。集中共收元、明人杂剧二十七种。其中元人杂剧十九种,为乔吉三种,曰《两世姻缘》、《扬州梦》、《金钱记》;白

  • 金石录补

    二十七卷。清叶奕苞编撰。叶奕苞(1660-1730),字九来,号二泉,一号半园,崑山(今属江苏省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。后见摈归,筑“半茧园”居之。集秦汉以来金石刻,互相参证辨释,而编

  • 鲁望集

    十二卷。明袁尊尼(1523-1574)撰。袁尊尼,字鲁望,江苏吴县人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至山东提学副使。此集纯为七子之体,故王世贞序极称之。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,自我感怀之制,格局皆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