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辑苍颉篇

重辑苍颉篇

二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《苍颉篇》本为秦相李斯所作,汉人合以车府令赵高所作《爰历篇》、太史令胡毋敬所作《博学篇》为《苍颉篇》,而后扬雄作《训纂篇》、贾鲂作《滂喜篇》,合之号曰《三苍》。至唐宋之时,《三苍》皆已亡佚,故近三百年来小学家无不以搜辑《苍颉篇》为当务之急。乾隆间有孙星衍自唐释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及张揖、郭璞二家旧注辑《三苍》,稍后任大椿与马国翰续有辑述。光绪中叶存于日本的古佚书顾野王《玉篇》原本、杜台卿《玉烛宝典》、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、希麟《续一切经音义》复入中国,于是陶方琦以之续孙氏书,顾震福以之补任氏书。随后曹元忠复辑陶氏之遗,陈其荣得陈鳣所校孙本复采孙、陈未见之书合为一编。至此《仓颉篇》辑本已有七家,还未把诸可宝、王仁俊、龚道耕、黄奭等辑佚家算在内。以上诸家皆有一失,就是对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所谓“《史游》、《急就》皆《仓颉》正字”一语不曾措意,竟没有采录《急就》者。王氏此辑出诸家之后,故能力矫诸家之失,以敦煌塞上所出之汉残简及《急就篇》所用“仓颉正字”为上卷,并附以扬雄、杜林、张揖、郭璞对其中各字的说解,其余古书所引《苍颉》、《三苍》之字,悉入下卷。其体例是,别本字与注为二,沿用孙书之例以《说文》540部首为之类次。条理精详,便于寻检,在诸家辑本中可谓后来居上。王氏此辑亦不完备,陆法言《切韵》、孙愐《唐韵》、陈彭年《广韵》、丁度《集韵》、岛田翰《古文旧书考》所引皆未辑入下卷,慧琳、希麟之书亦因未见海印寺高丽大藏经本采录不全,诚有遗珠之憾。此编作于1918年秋,王氏方主讲于上海仓圣明智大学,遂以全稿售诸大学主事者姬佛陀,姬氏因之冒为己作,此本即是广仓学宭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滨州志

    ①八卷,首一卷。清杨容盛修,杜等纂。杨容盛,吴县(今苏州)人,监生出身,康熙年间任滨州知州。《滨州州志》,明泰弘间有旧志二,一梓传,简编五六十页;一笔记,仅百页,极陋略。后皆散亡。万历十一年(1583

  • 论语周氏义说

    一卷。魏周生烈(生卒年未详)撰。马国翰辑为一卷。周生烈,魏初征士,本姓唐,字文逸。敦煌人。周生烈《论语》著述《经典释文》、隋唐志并不著录。马题为义说,是据何晏序文,无确证。何氏《集解》,采孔安国、包氏

  • 韵字急就篇

    十卷。清迮鹤寿、沈懋德同撰。鹤寿(1773-1836)字青崖,号兰宫,江苏吴江县人。道光六年(1826年)进士,官池州府学教授。尚著《齐诗翼氏学》、《夏殷周九州经界疏证》、《九州分土疏证》、《蛾术编注

  • 大易法象通赞

    七卷。元郑滁孙撰。滁孙字景欧,处州(今浙江丽水)人。宋景定间(1260-1264)进士,曾知温州乐清县,迁宗正丞、礼部郎官。入元以后,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。《元史·儒学传》具载其事迹,可参看。该书

  • 宜兴荆溪新旧志五种

    合四十二卷。宜兴有邑志,始于晋代周孝侯《风土志》,流传中仅存百余条,宋代二单氏续之成书。明正统年间,训导危山续旧编而成县志。正德年间、万历年间皆有续修。此所刊邑志凡五种,初为康熙二十五年(1686)邑

  • 参同契

    见《周易参同契》。

  • 嚏古集

    三卷。明陶汝鼐(详见《荣木堂文集》)撰。该集为乐府诗,卷首有自序,诗云:“寤言不寐,页言则嚏,安知古人无嚏乎哉。”意即思念古人。该集中主要选择汉朝以后史事中卓著者各赋诗一章,共有一百二十多首。题下先记

  • 大学管窥

    一卷。明廖纪撰。廖纪字时陈,号龙湾,黄梅(今湖北黄梅)人,生卒年不详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。此书首载《大学》古本及二程、朱子改本,又依古本次序加以疏解,于先儒之学多有采用,亦

  • 尚书解意

    六卷。李桢扆撰。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桢扆字华麓,任丘(今属河北省)人。明代学者。《尚书解意》盖为初学者而作,故对名物、义理不甚着力。只就文句推导语意,标举章、节大意,务使畅晓易明而已。

  • 读宋鉴论

    三卷,清方宗诚撰,方宗诚,字存之,桐城(今安徽桐城县)人。治宋学,工古文辞,同治(1862-1874)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,荐授其枣强(今河北省枣强县)知县,振教扶伦,谘民疾苦,论狱有声,旋隐居著述,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