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周官义疏

钦定周官义疏

四十八卷。清鄂尔泰等奉敕撰,乾隆十三年(1748)钦定。据雷熔《方苞行状》载为方苞撰,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。方苞生平见《周官集注》。《钦定周官义疏》为清政府钦定《三礼义疏》之第一部。《汉志》载《周官经》六篇,《传》四篇。汉儒杜子春、郑兴、郑众、贾逵、卫宏、张衡所注,皆称《周官》,马融、郑玄所注,称《周官礼》,至唐贾公彦作疏开始沿用省文,称为《周礼》,清儒认为《周礼》并非本名,故在钦定时仍用《周官》。《钦定周官义疏》对汉至清之《周礼》研究进行广泛挖掘,并作了概括性总结,内容精赅详实。书首冠以《御制日知答》,对钦定此书予以说明。《御制日知答》中说:论《周官》者十则,以昭千古之权衡。其采掇群言,则分为七例:一、正义,直诂经义,确无疑的;二、辨正,后儒驳正,准确无疑的;三、通论,或以本节本句参证他篇,比类以测义,或引他经与此互相发明的;四、余论,虽非正确而依附经义,与事物之理有所推阐的;五、存疑,各持一说,义亦可通,或已被驳正,而持此论者多,未敢偏废;六、存异,名物象数,久远无传,难得其真,或创立一说,虽未被接受,而不得不存之以资考辨的;七、总论,本节之义已经训解,又合数节而论之,合一职而论之。并认为《周官》六典,其源确出周公,而流传既久,不免有所混乱,不必以为疑,亦不必以为讳。主张说《周官》者以汉郑玄《周礼注》为专门,而训诂既繁,不免有所出入,不可护其缺,亦不可没其长,颇为公正和客观。郑康成以下说礼者,明典制,王安石以下说礼者,阐义理,各执一说,所见皆偏,《钦定周礼义疏》粗精并贯,本末兼赅,博徵约取,持论至平,于《考工记》注奥涩不可解者,不强为之词,实为集汉学宋学之成。版本有:内府刊本、浙江刊本、清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防海新论

    十八卷。原题布希理哈撰,英国傅兰雅口译,金匮华衡芳笔述。希理哈始末不详。傅兰雅(1839-1928)为英国传教士。咸丰十一年(1861)被英国圣公会派至香港担任圣保罗书院校长。同治二年(1863)被清

  • 四书遵朱会通

    不分卷。清杨廷芝撰。杨廷芝字仁圃,山东蓬莱(今山东蓬莱)人。是书题云“遵朱会通”,大旨详于自序。廷芝以为朱子教人读书,无疑者须教有疑;有疑者却要无疑。故《宪问》篇“不患”章尝四见,而注云,凡指同而文不

  • 翼城县志

    ①二十八卷。清李居颐纂修。李居颐字养吉,号金鋐,云南河阳县人。出身举人,雍正十三年(1735)任翼城县知县。尝葺文庙,建奎阁,通泮池。勤民敏识,留意学校。按翼城之名,起于隋开皇初年,唐改为浍州,宋后更

  • 樗园清夏录

    三卷。清郭麐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郭麐字祥伯,号频伽,吴江(今江苏吴江县)人,嘉庆间贡生。工诗古文辞,著有《金石例补》、《灵芬馆全集》。此书属于杂记类,其中诗话最多,也有少部分方言及琐事,作者虽不长于考证

  • 毛诗隐义

    一卷。梁何胤(446-429)撰,清马国翰辑。何胤字子季,庐江潜(今安徽霍山)人。曾任齐秘书郎,迁太子舍人,建安太守,司徒主簿。永明年间领步兵校尉,转国子监祭酒,后累迁至中书令。为政有恩信,士民敬服,

  • 遂昌山樵杂录

    见《遂昌杂录》。

  • 洞阳诗集

    二十卷。明顾可久,(生卒年不详)撰。顾可久字与新,江苏无锡人。正德九年(1514)进士。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。顾可久好学工书。本编曰《洞阳诗集》,而子目则曰《在涧集》。考《千顷堂书目》,可久有《在署草》

  • 目录学

    二十卷。清耿文光撰。耿文光(约1869-1939),字斗垣、西山,号苏溪渔隐,灵石(今山西介休)人。其父曾为书商,家多藏书,光绪年间以万卷精华楼藏书编成解题书目《万卷精华楼藏书记》。此书虽然名曰“目录

  • 圣方济各·沙勿略传

    六卷。原为法国人都率棱撰,此本是清代俞惟几等人合译而成。原书成于明万历戊申年(1608)。方济各·沙勿略(1506-1552),西班牙人,耶稣会士,在印度、马来亚、日本等地传教,1552年到中国广州,

  • 松雪斋集

    十卷。外集一卷。元赵孟頫(1254-1322)撰。孟頫字子昂,号松雪道士。湖州(今浙江湖州)人。宋太祖之后,宋亡居家,会程钜夫访遗逸于江南,以孟頫入见忽必烈。授兵部郎中,累官至翰林学上承皆。论其才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