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隶辨

隶辨

八卷。清顾蔼吉(生卒年不详)撰。蔼吉字畹先,号天山,又号南原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,任仪征教谕。善画山水,精缪篆八分书。顾氏《自序》云:“《隶辨》之作,窃为解经作也。字不辨,则经不解。古人邈矣,汉人传经,多用隶写,变隶为楷,益失本真。及唐开元易以俗字,名儒病其芜累。余因收集汉碑,间得刊正经文。……竭其愚才,积三十年之久,然后成书。”是书实际上是以宋娄机《汉隶字原》为蓝本,钩摹汉代的隶书碑文,按宋《礼部韵略》分韵编次,每字下分注碑名,并引碑语。其中对《汉隶字源》的错谬,“舩船、爯再体或不分,血皿、朋多形常莫别,悉从《隶释》、《隶续》详碑定字,指摘无余”(《自序》);对娄机以后续出之碑,尽为摹入。所收的隶字,皆据《说文》辨其正、变、省、加。以上是正文,卷一至卷五共五卷。卷五之末附列疑字。以下卷六按《说文》部次,篆偏旁五百四十字,括其枢要,以见篆、隶之变迁。卷七卷八为《碑考》,并附《隶八分考》和《笔法》两篇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《碑考》二卷,碑之存者注今在某处,亡者引某书云在某处,具有引证,以年代先后为次,条理颇为秩然,则较《字原》碑目为详核。后附《隶八分考》、《笔法》二篇,采辑旧说,亦均有裨后学。”顾氏《自序》谓“锐志精思,采摭汉碑所有字”、“碑字出自手摹,谛审无差”,则言过其实,《四库提要》指出:出于娄机之后的汉碑,不过娄机所列的百分之一二;娄机所见的三百零九种,流传至今的仅20余种,不及其碑目所列的十分之一,“蔼吉何由得见原碑,一一手摹其字?”“每字下所引碑语,亦多舛错(一连举出十多处,从略)”。然而《隶变》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,胡朴安说:“《隶变》一书,在于解经。……以隶证经,可以得汉人用文字之例。况其书于文字之本身,又能本之《说文解字》辨其正、变、省、加,以得由篆变隶之迹。”(《中国文字学史》五百六十八页)是书收入《四库全书》经部小学类,有康熙五十七年(1718)项氏玉渊原刊本、乾隆八年(1743)黄晟重刊本,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原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庵集选

    八卷。明姚绶,(1423-1495)撰。姚绶,字公绶,初号谷庵,又号云东子、兰台逸史、天田老农、上清仙吏、云东逸史等,又称丹丘先生,浙江嘉兴人。天顺八年(1464)进士,官监察御史、江西永宁知府。擅画

  • 西晋文纪

    二十卷。明梅鼎祚(1549-1615)编。生平见《才鬼记》。梅鼎祚仿冯惟讷《古诗纪》之意,辑陈、隋以前之文为《文纪》,此为其一。西晋相传四叶,为时不多。何晏、王弼等人主张“援老入儒”,君主无为而治,遂

  • 论语说

    ① 二卷。清桑调元撰。桑调元字弢甫,钱塘(今属浙江杭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雍正十一年(1733)进士,官至工部主事。此书分上下二卷,每卷又分五个子卷,计500条。该书主旨在于阐发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未尽之义

  • 体独私钞

    四卷。清代黄百家撰。黄百家字主一,余姚(今属浙江)人,黄宗羲之子,曾在其父卒后,续成《宋元学案》,著有《内家拳法》、《句股矩测解法》、《幸跌草》等书。此书是作者参照其父黄宗羲的有关论述,并结合自己的见

  • 心泉集

    二十五卷。明何源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何源,字仲深,号心泉,江西广昌人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)进士。官至刑部左侍郎。谥靖惠。何源为吏部文选司主事时,张居正以亲故托之,拒不应。缘是引疾归。及为南

  • 子史碎语

    二十四卷。明胡尚洪(生卒年不详)编。胡尚洪,字叔开,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天启六年(1626年),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中有著录。内容皆采摭诸书,饾饤而成。共二十四卷,分为造化、

  • 四书教子尊经求通录

    八卷。清杨一昆撰。一昆字无怪,河北天津人(今属天津)。是书大旨攻宋人,谓“宋人著书,非理不言,而《论语》二十篇并无一理字”。一昆最服膺毛西河,但不尽用其说;虽攻朱子,而不尽废其说。有关于名教至大者,如

  • 张子钞释

    六卷。明吕楠(见《泾野子内篇》)撰。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。书前有嘉靖二十年(1541)吕楠的自《序》,称张子的著作只存《西铭》、《东铭》、《正蒙》、《经学理窟》、《语录》、《文集》等,而《文集》又未完

  • 端肃公集

    十卷。明葛守礼(?-1585)撰。葛守礼,字马立,德平(今山东德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累官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。谥端肃。著有《端肃公集》。是集为葛守礼诗文集。凡十卷。其中文九卷,

  • 读尹文子札记

    一卷。清陶鸿庆(1895-1918)撰。此为鸿庆《读诸子札记》之第十六种。在先秦名家著作中,以《尹文子》最为清晰。然书中亦有许多错误。鸿庆引征文献,校订《尹文子》十二条,颇为精详。如在《大道上篇》“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