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雷刻四种

雷刻四种

六卷。清雷浚撰辑。雷浚生卒年不详,字深之,江苏吴县人。早年受业于江明经沅之门,为学古堂斋长。研治小学,颇有根底。钮树玉曾撰《说文新附考》一书,虽收录新附字四百零二个,然而于经典中所遗之字并没收录完全。雷浚便用《说文解字》与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进行校核,寻觅《说文》中漏收之字,从《大学》中发现九字,《中庸》中发现十二字,《论语》中发现四十四字,《孟子》中发现七十六字,共一百四十一字,皆为《说文》中所不载,也为钮树玉书所漏录。雷浚还用钮树玉的方法,从历代经典,字书中广泛收录俗字,汇为《说文外编》十五卷。许慎《说文》引述经文是为了训释字义,而不是为了诂经,因而所引的经文有的用的是本义,有的用的是引申义或假借义,对此后人有所不察。加之许慎引证经文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均末说明,故使后人无所适从。雷氏发现许慎引述经文的规律有三:一是引经文训释本义,二是引经文训释假借义,三是引经文训释引申义。雷浚《说文引经例辨》对《说文》引经各条逐一进行分析,使许慎的训释更为完善,字义更为准确。王筠《说文释例》对许书作了全面分析,雷浚此书则专论引经。雷氏之书堪与王氏之书媲美。另雷氏还收录了顾广圻《说文辨疑》。刘禧延治音韵学多有所得,然文多散佚,雷浚辑其佚文散帙,而成《刘氏碎金》一书附刊于后。《雷刻四种》目录:清雷浚《说文引经例辨》三卷,《说文外编》十五卷,《补遗》一卷,清顾广圻《重刻说文辨疑》一卷,清刘禧延《刘氏碎金》一卷。有清光绪十年(1884年)雷氏家刻本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汲古阁校刻书目

    一卷。明毛晋撰。毛晋(1598-1659),原名凤苞,字子久,改名晋,字子晋,号潜在,晚号隐湖,又号汲古阁主人,笃素居士,江苏常熟人。汲古阁为其藏室名,所藏逾八万四千余册。目中附刻有毛晋印记之原本,记

  • 古今濡削选章

    四十卷。明李国祥编。李国祥字休征,江西南昌人。生卒不详。天启中官河南开封府同知。此书选录四六书启,以官制为类。每类之首,载官制考一篇。所选上起六朝,下迄宋、明,而宋、明尤详。李国祥及其弟鼎之作亦附其中

  • 道安室杂文

    一卷。《肖间堂遗诗》一卷。《戴华平安室词》一卷。《平安室杂记》一卷。清肖道管(1855-1907)撰。肖道管,字君珮,一字道安,陈衍之妻。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自幼勤于功读,书法秀劲。婚后随陈衍宦游四

  • 徐太拙诗稿

    三卷。清徐振芳(1598-1657)撰。徐振芳为清代文学家。字太拙,山东乐安(今山东广饶)人。明天启七年(1627)副榜,崇祯九年(1636)补遗才。崇祯末年,荐授后军都督府都事。明朝灭亡后,曾组织义

  • 尚书说

    七卷。宋黄度(?-1213)撰。度字文叔,号遂初,两浙路新昌(今属浙江省)人。南宋政治家、经学家。绍兴间进士,宁宗时为御史,尝劾韩侂胄误国,又劾内侍杨舜卿、陈源,又奏吴曦必反,有直名,累官礼部尚书、龙

  • 七录斋文集

    六卷。明张溥(1602-1641)撰。张溥,字天如,号西铭,斋名七录,太仓(江苏太仓)人,明末文学家。崇祯进士,选庶吉士。年二十,即与同里张采有文名,号为“娄东二张”。曾与郡中名士结文社,称做“复社”

  • 记过斋藏书

    七种,三十九卷。清苏源生(详见《大学臆说》)撰辑。是书分两部分,前部分为自撰辑书,包括《记过斋赠言》一卷附《言行略》一卷《崇祀乡贤录》一卷、《记过斋文稿》二卷、《贞寿堂赠言》一卷(辑)、《师友札记》四

  • 奇字韵

    五卷。明杨慎(1488-1559)撰。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,四川新都人。正德六年(1511)试进士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世宗时充经筵讲官,后因力谏而谪戍云南永昌。谪居多暇,博览群书,好学穷理,记诵之广,著

  • 数学九章

    十八卷。宋秦九韶(生卒年不详)撰。秦九韶字道古,生活在南宋宁宗(1195-1224)、理宗(1225-1264)年间,他自称鲁郡(今山东滋阳、曲阜一带)人。其父秦季槱,嘉定中任巴州(四川巴中)守,后因

  • 南轩易说

    五卷。张栻(1133-1180)撰。张栻,字敬夫,又字钦夫、乐斋,号南轩。南宋汉州绵竹(今四川绵竹)人。张浚之子,以荫补官。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,除直秘阁,累官吏部侍郎兼起居郎侍讲、古文殿修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