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韩诗

韩诗

① 不分卷。原未注明撰著者姓名,实为清宋绵初所撰三卷本《瓞园经说》的第二卷。高邮王士濂将其刊入《鹤寿堂丛书》时,不知何故将此卷独列出来,又用该书第一篇篇名来称其全书,造成后人读解困难。宋绵初,事迹见前条。著有《韩诗内传征》、《困知录》和《瓞园经说》。本书大概是宋绵初读诗笔记,它不载经文,有所见解则分条录入,每条加标题,排列次序大致与诗三百篇旧序相同。宋绵初以韩诗为正宗,所以本书开篇即论韩诗授受渊源,对后人不知三家诗为毛诗先河大发感慨。此书与《韩诗内传征》互为补充,互为引证,言必有据,虽有不尽合经旨的,但不失为一家之说。如对《齐风·还》一诗中“子之还兮,及辑我谓我儇兮”,本书称,“释文云:‘还,韩诗作嫙,嫙,好貌。儇,韩诗作婘。婘,好貌’。其韩诗作嫙、作婘,而毛诗作还作儇者,盖诗有异读,声近借字”,并引其他诗及《说文》、《广雅》证明韩诗更古老。对“雨雪瀌瀌,见曰消”一句,引证韩诗说“曰”字应为“聿”字,并引《离骚注》、《尔雅》证明古人曰、聿通用。言之成理。有《鹤寿堂丛书》本。② 一卷。清龙璋辑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有《韩诗故》三十六卷,《韩诗内传》四卷,《韩诗外传》六卷,《韩诗说》四十一卷。南宋以后,只有《外传》六卷流传下来,其余诸书皆亡佚。而《外传》在流传过程中,也出现了种种讹误。龙璋根据唐残本《玉篇》及唐代僧人慧琳撰《一切经音义》、僧人希麟撰《续义》、韩孝彦撰《四声篇海》等书,辑录而成《韩诗》一卷。而对范家相《三家诗拾遗》、陈乔枞《三家诗遗说》、陈元《三家诗补遗》、丁晏《三家诗补注》、冯登府《三家诗异文疏证》、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等书,却都不予理会,没有辑录。齐鲁韩三家诗中,“鲁诗”最古,所以诸家辑三家诗,凡有不知其为某家者,都把它归之于“鲁诗”,这就难免有齐韩二家诗羼入“鲁诗”中,而“韩诗”中也肯定会有齐鲁二家诗羼入。抉择不精,此乃诸家之通病。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,龙璋没有广集博采,相反,辑录非常审慎。该书虽则篇幅很小,但可谓字字珠玑,一字千金。此书有活字本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周列国志

    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。明冯梦龙(详见《古今小说》)、清蔡元放编。蔡元放号野云主人、七都梦夫,清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,生卒年不详。曾评点陈忱著《水浒后传》。《东国列国志》是长篇历史演义小说,叙事起自周宣王

  • 备遗录

    一卷。明张芹(生卒不详)撰。张芹,字文林,新淦(今江西省新干县)人,新淦是其试籍,实为峡江(江西省峡江县)人,明宏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官至右布政使,正直俭仆仁孝。《备遗录》记载明惠帝建文年间“靖

  • 枝语

    二卷。清孙之騄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之騄字子骏,号晴川,仁和(今江苏省滨海县)人。贡生,雍正间官庆元教谕,性情耿介,博学群书,尤专好古,著述很多,有考订类、农家类、杂史类等。著有《尚书大传》三卷、补遗一

  • 越隽厅全志

    十二卷,清孙锵纂修。孙锵,明州人,曾任越隽厅丞。越隽,明以前志无考。清光绪初,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,寻旧志,只写本十余页。勤搜博采,粗成四卷。后忠良游定水,始获读四川通志。于是有关越事者,

  • 承运传

    四卷三十九回。不题撰人,书成于明万历年间。长篇历史小说,叙明建文元年(1399)至建文四年(1402)的“靖难之役”事。书开始写明太祖朱元璋梦乌龙盘于大殿第三根金柱,次日十王来朝,第四子(燕王朱棣)演

  • 拜梅书屋诗钞

    十卷。附《梅仙诗存》一卷。清周竣圻(约1906前后在世)撰。周竣圻原名清祺,字啸卿,号季侠,河南商城人。生卒年未详。光绪十七年(1891)举人。官直隶候补知县。此编共存诗九百四十五首。始同治四年(18

  • 偃师县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,清汤毓倬修,孙星衍。武亿纂。汤毓倬,直隶南皮(今河北南皮)人,清代著名经济学家。乾隆五十年(1785)任本县知县。孙星衍详见《松江府志》,武亿(1745-1799),字虚谷,一字小石,

  • 农具记

    一卷。清陈玉璂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玉璂,字赓明,号椒峰,武进(今江苏武进县)人。康熙丁未年(1667)进士,官至中书。有《学文堂集》。《农具记》是一本专记农具的书。分为负牛、服牛、耕田、灌田、藏种、布

  •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

    二十卷。宋薛尚功(生卒年不详)撰。尚功字用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绍兴中(1131-1162)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。善篆籀,尤好金石文字。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,不言诸器之体制,

  • 淮关统治

    十四卷。清穆克登布撰。穆克登布满洲人。光绪中江苏候补道。是书前为撰者自序、卷首列马麟等原序和图考,以下卷一为纶音,卷二为建置,卷三为川原,卷四为乡镇,卷五为关口,卷六为令甲、卷七为则例、卷八为题名,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