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黄帝阴符经

黄帝阴符经

一卷。旧题黄帝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帝,姬姓,号轩辕氏、有熊氏,少典之子。传说炎帝扰乱各部落,黄帝受各部落拥戴,率领各部落在阪泉(今河北涿鹿东南)打败炎帝。后蚩尤扰乱,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(今属河北省)击杀蚩尤,从此他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首领。传说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,如养蚕、舟车、文字、音律、医学、算数等,因而有许多经书也托名黄帝而作。现存托名黄帝撰著的经书有《黄帝阴符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黄帝宅经》等。《黄帝阴符经》,简称《阴符经》,又称《天机经》。“阴符”一词,始见于《战国策》,云苏秦“得太公阴符之谋”,《史记·苏秦传》也有记载。学者研究《阴符经》始于唐,世传有唐李筌和张果两种注本为最古。李筌注本经文三百字,分三章,至“我以时物文理哲”句止,张果注本经文四百余字,不分篇章。宋人研究《阴符经》,多依违于李、张二者之间,但采用四百余字本的为多。宋代及其以后学者,对《阴符经》作者及成书年代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或以为战国时书,或谓出于晋代,或称北魏寇谦之所撰。宋代黄庭坚、朱熹认为是唐李筌所伪作。明代胡应麟则称《阴符经》一书非伪,是先秦古书,而托名于黄帝,是李筌之伪。余嘉锡作《四库提要辨证》,怀疑是晋人杜京产伪作。此书见载于明《道藏》,分三章录经文四百余字,无注。似于唐宋以后注本中摭取。经文要旨,阐述天地运行、阴阳变化与人事之间“相生相盗”的关系,认为圣人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掌握天人暗合之机,使行为动静合于天道,就会治国养生皆得其宜。历代学者虽对此书有诸多争论,而对其经文却极为推重,道学者尤甚,几乎与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同列。历代为《阴符经》作注的学者也很多,仅宋代《通志·艺文略》就著录39家,明《道藏》也收入20家。各家之注,或以《阴符经》为兵家权谋之书,或称为道家之言,宋人又以内丹术释经,或以儒家性理之说解之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虽未必合于经旨,但有助于后世对《阴符经》的研究和阐释,更利于对其经文的雠校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戴氏鼠璞

    见《鼠璞》。

  • 魏桓范

    见《世要论》。

  • 林下词选

    十四卷。清周铭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铭,字勒山,上海松江人。是选题曰“林下”,盖取《世说新语》所载谢道韫之事。《林下词选》采取女子之词,自宋元明以及清,编辑而成。但编排颇为无绪。末卷有《减字木兰花》词,

  • 清隐山房丛书

    七种十卷。原题华阳逸叟编。华阳逸叟不知为何许人。书序称:华阳逸叟,寄寓闽越山麓,题其室为清隐山房。其家藏书丰富,得未见书,不惜以重金购之。丛书所收七种,大半为术数类著作,其余为兵家著作。其目次为:《天

  • 大学正业

    一卷。古本大学条说 一卷。古本大学引证 一卷。清恽鹤生撰。鹤生字皋闻,江苏阳湖人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举人,官至金坛县学教谕。是书首有自序。次古本正文,次正业节解,次条说,次引证,大抵抉择汉唐宋及

  • 六宜楼吟草

    一卷。清姚其慎撰。姚其慎,生卒年不详,字忆仙,江苏南汇(今上海)人,举人方正李帮黻之继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于民国二十六年(1937)刊入周浦《南荫堂姚氏丛刊》初编里。书后附有萧穆所作跋语。另有民国二十九

  • 情史续书

    见《女才子书》。

  • 理学要旨

    无卷数。清代耿介撰。耿介见《中州道学编》条。此书辑宋儒周敦颐、程颐、程颢、张载、朱熹五人的部分著作为一集,每卷书前各自编列了小传,其中附有作者的观点。全书在周敦颐著作中摘录了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六章

  • 元八百遗民诗咏

    八卷。清张其淦(约1910前后在世)撰。张其淦,字豫荃,广东省东莞人,生卒年不详。光绪进士。甲午(1894年)补殿试,入词林,散馆改知县,官至安徽候补道,署提学使,辛亥(1911年)后隐居不仕。著有《

  • 四书图史合考

    二十卷。明蔡清(1453-1508)撰。蔡清字介夫,号虚斋,福建晋江(今福建晋江)人,学者。著有《易经蒙引》、《四书蒙引》、《虚斋集》等。是书首有钟惺序,称:“事采其正,物考其详。经不载者,史备之,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