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百
读音:jiǔ bǎi
【源】 以所封之里数为氏,如百里之类(60,62)。【人】 九百里,汉时代县小吏,见《姓苑》(7,11,12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姓苑》云: “代县有九百里,为小吏。”
【源】 以所封之里数为氏,如百里之类(60,62)。【人】 九百里,汉时代县小吏,见《姓苑》(7,11,12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姓苑》云: “代县有九百里,为小吏。”
读音:Nālíng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唐书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那陵·提婆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Wújiāng【源】 取“人臣毋将,将则必诛”之言为姓(60,62)。【人】 毋将隆,汉时东海兰陵人,历官谏议大夫、冀州牧、颖州太守、京兆尹、执金吾等,为官正直(6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
读音:fù mǎ见《尸子》。当为掌驸马之官,子孙以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读音:Shéshígǔtè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前锋吉兰泰之妻为佘什古特氏(260)。
读音:Mánggǔ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蒙古岱”。
读音:Zhálǔ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Wúlìsū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呼尊泰之妻为吴利苏氏(260)。
读音:cháng shā《仓颉庙碑》:汉扶万年县有长沙姓。(见《姓录》)
读音:Sītú司徒姓主要是来自官名,古朝廷设有司徒官,为六卿之一,称为地官大司徒,职位相当于宰相。后发展成为姓氏。司徒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,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地区。司徒姓历史人物有司徒映,唐
读音:Shílí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、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