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Hé

何姓来源有两个。一是源自韩姓。周武王弟叔虞封于韩(今山西河津东北),秦统一后,韩氏后人散落于江淮各地,“”作为姓是“”的误读。二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和他族改姓。

何姓在早期主要分布于江淮流域及以北地区。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,何姓由江淮迁入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等地,形成庐江、东海、陈郡三大郡望。北方成为何氏主要繁衍地。后因“永嘉之乱”,何姓在晋代开始南迁,成为“入闽八姓”之一。何姓在唐朝中期大举入迁福建,何姓得以继续发展。明清时代,何姓快速发展,在南方家族逐渐壮大,从而遍布于全国各地。

何姓历史人物有何晏,三国时玄学家,为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。何景明,明朝文学家,有《大复集》。何叔衡,字玉衡,湖南宁乡人,清末秀才。发起成立新民学会,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。何香凝,当代杰出的女画家,廖仲恺夫人,早年加入同盟会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国家要职。有《何香凝诗画集》等。何应钦,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、国民政府军政部长、参谋总长等职,1945年代表中国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冈村宁次投降。

何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唐叔虞十一世孙万,食采于韩原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18里),遂为韩氏。战国时为诸侯,都平阳(故城在今山西临汾),后徙新郑(故城在今河南新郑),至韩王安,灭于秦,子孙散居陈、楚、江淮间。江淮方言韩与何近,遂随音变为何氏(7,9,11,15,17)。②姑臧(今甘肃武陵)太平何氏,源自汉时西域何国,何国为康居之支庶,亦称屈霜你迦,故址在今中亚喀沙尼亚地区(70,242)。③汉时有何苗者,本姓朱,冒姓何,见《汉书·五行志》(60,62)。④北魏时高车人贺拔氏后改为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70)。⑤太原何氏,其先为回鹘之别部,世居云朔间,其后居于太原,见《旧唐书》、《九国志》(242)。⑥唐时西域月支人有何氏,见《旧唐书》(242)。⑦五代时吐谷浑人有何氏,见《五代史》(60,62)。⑧元永宁吐蕃宣慰使锁南,其子铭入明为河州卫指挥同知,赐姓何,见《兰州府志》(60,63)。⑨金时女真人姓阿里侃氏,汉姓为何(71)。⑩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、栋鄂氏、辉和氏、阿礼哈氏、赫舒哩氏、必喇氏、洪克罗氏等有改姓何氏者(180)。今满族姓。⑪清高丽人姓,世居平安道(23,260)。⑫明清时云南大理府浪穹县下江嘴巡检土巡检,剑川州弛沙盐井课司土副使均为何氏,系白族(253)。⑬清云南丽江府中江土把总何耀臣,系纳西族(253)。⑭明云南开化府新现寨(今屏边西北)土舍有何姓(253)。⑮清时,贵州都均府何姓土司得姓于明朝;思州府何姓土司得姓于元朝(72)。⑯清四川成绵龙茂道松潘镇辑陇木长官司土司姓何,得姓于宋朝(72)。⑰云南大理喜州河矣城之白族何姓,原为网氏族(138)。⑱赫哲族给温克氏汉姓为何(186)。⑲达斡尔族克音氏汉姓为何(189)。⑳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汉姓为何(190)。㉑鄂温克族卡尔基日氏汉姓为何(192)。㉒锡伯族何叶尔氏(201,433)、虎尔哈氏等,汉姓均为何。㉓景颇族梅何氏汉姓为何(166)。㉔蒙古(344)、回(178,344)、土家(387)、京(104)、苗(115,117)、瑶(121,225)、彝(130,387)、布依(133)、德昂(147)、撒拉(199)、土(195)、侗(104)、东乡、黎、壮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庐江、丹阳、东海、齐郡、陈郡(7,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2%,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。在南方省区中,一般均占省人口1%以上,而北方省区中为0.5%左右。尤以四川、广东、湖南3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何姓人口44%。【人】 何比干,汉时平陵人,武帝时为廷尉(15,21)。何瞻,姑臧太平人,南齐骠骑将军,其先出自西域何国(242)。【它】 日本占领台湾时,台湾何姓曾被迫改用河村、大河等日本姓,但仍不失原姓之音。1945年,台湾光复后仍恢复原何姓(65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广东之澄海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苗、京、水、黎、彝、白、壮、土、傣、布依、土家、锡伯、赫哲、傈僳、景颇、普米、哈尼、东乡、撒拉、鄂伦春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姬姓。唐叔虞裔孙韩王安,为秦所灭,子孙分散江淮,音讹以韩为何氏。” 《广韵》 亦云: “出自周武王母弟唐叔虞后,封于韩 (按: 此非战国之韩。其地在今河北固安东南韩塞营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“在山西河津东北。”误)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汉书·五行志》 云: 为朱姓所改,“汉何苗,本姓朱,冒姓何。” ③又据 《五代史》 云: “吐谷浑亦有何氏。” ④又据《兰州府志》 云: “元永吐蕃宣慰使锁南,其子铭,入明为何州卫指挥同知。赐姓何。”⑤又,清代高丽族姓氏。世居平安道地方,见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。⑥为锡伯族赫叶哷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 “”而为单姓。⑦或为达斡尔族之克音“哈拉” (姓)、何斯尔 “莫昆” (氏) 所改,皆取其首音谐“”而为单姓。⑨或由鄂伦春族之柯尔特依尔氏所改,亦取柯尔特依尔氏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 “” 而为单姓。⑩傈僳族之何姓,则来自猴氏族。本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或据“” 音谐其近似音之 “”、“” 而为姓。(11)景颇族之何姓,则出自 “梅何” 氏。意为 “栽芋头”。本为氏族名,或以氏姓。后取其尾音谐“”而为单姓。(12)白族之何姓,来源有二: 其一,则出自原始图腾“腊波”。意为 “虎氏族”,或以代姓。取其汉意“”音谐“”,或其近似音之 “”、“”而为单姓。其二,或出自 “鹅尼”。意为网氏族。或取鹅尼氏之首音谐其近似音“”而为单姓。明弘治间有何贯道。(13)东乡族之何姓,则为赐姓。元末,镇守河州的元吐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锁南普率众归附明朝,明太祖朱元璋赐他何姓,全名何锁南普。(14)土族之何姓,则由 “藏仁” 一词意译而得,藏仁汉意为善、好。然而汉姓较少有 “” 姓,而青海方音“”、“” 音近,遂以何为姓。注⑥——(14)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汉代有何比干,平陵人; 南梁有何逊; 明代有何思登,正德进士; 清代有何国宗,大兴人,礼部尚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ǎn【源】 ①汉桓帝时巴郡人板循,寇掠三蜀,太守曹谦宣诏谕之,皆降服(15,21)。②傣族姓(164,165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陇川、盈江、泸水有分布。

  • 读音:nán【源】 夏禹之裔,有男氏之后,以国为氏,见《史记·夏本记》(11,15,17,60)。一说,即南氏,见《世本》(3,11,60)。【布】 山西平陆(298)、四川成都(91)、湖北武汉(9

  • 读音:Yuè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北京(91)、浙江普陀(297)、湖北钟祥(388)、河北三河、江苏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运城

  • 續祁

    读音:Xùqí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,晋隰叔之后,与士氏同族。祁奚举子祁午自代,父子相续为政,因氏焉。”祁奚,春秋晋平公时公族大夫。或作“续祈”。

  • 子駟

    读音:Zǐsì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,字子驷,后以为氏(7,12,17,21,60)。【变】 亦为驷氏(12)。【它】 驷氏本无子字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7,60,62)。

  • 读音:pà【源】 ①唐时已有此姓(15,24)。 ②明时兵部尚书王骥征云南腾冲州麓川,赐于降夷三姓:怕、刀、剁,见《希姓录》(22,60)。【人】 怕善、唐时系布衣以策于韩愈,转荐裴度,计擒吴元济(1

  • 郎雷

    读音:Lángléi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明史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yí以乡为氏。汉时苦县有颐乡。(见《史记·灌婴传注》)

  • 读音:Yí【源】 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,24)。【人】 贻範,宋咸淳中华亭县尹(15,21)。贻训,宋乾道中知汀州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宋代有贻範,华亭县

  • 读音:jí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即墨(故城在今山东即墨),因以为氏(9,15,17,21)。一说,春秋时鲁后有即氏,其先食采于即墨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60)。 ②春秋时楚公族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