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ái
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商之支孙食采于郲(即时来,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旧荥泽城),因以为氏。其后避难去邑为来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21,60)。《史记·殷本纪赞》亦云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以国为氏者有:殷氏、来氏、宋氏、空桐氏、稚氏、北殷氏、目夷氏等(21)。②本姓莱,避难去艸改为来氏(17,62)。③北魏时代北人姓,见《魏书》(242)。④云南潞西德昂族红崩龙阿拉特氏,汉姓为来(146)。⑤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望】江都、平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河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来姓人口82%。【人】来章,春秋时齐人(21)。来歙,汉时南阳新野人,为东汉二十八将之一(9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、晋城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湖北之监利,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回族、畲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。 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本作 ‘郲’, 子姓, 商之支孙, 食采於郲, 因以为氏。 其后避难去‘邑’。齐有来章,秦末徙义阳之新野。”②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注云: “本姓萊,避难改来。”而“萊(莱)”,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商裔,封莱。”又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商国莱侯与太公争营丘,后莱子浮柔奔棠, 有莱氏、郲氏。”是来、 莱、郲三氏同源,系出子姓。③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则称: “传说是大禹的后代。” 不知其所本。④回族之来姓,则由名而改,回族多以 “以卜拉欣”命名者,其后或以 “” 音之音近之汉字 “” 以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回族》。⑤畲族之来姓,可能为兰姓音变而改。注④、⑤俱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汉代有来历,安帝时为太仆; 三国时蜀汉有来忠,经学家; 后魏有来大千,太武时为常侍; 唐代有来鹄; 明代有来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里

    读音:Běilǐ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桑罕

    读音:Sānghǎn普米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,出自“熊扛尼”姓。本家族名,或以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普米族》。

  • 博羅忒

    读音:Bóluótè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清道光时两江总督裕谦,姓此氏。” (按:疑此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“博罗特” 氏之别译。)

  • 乌孙

    读音:wū sūn女真姓。▲<金>乌孙讹论,善骑射,石垒部族节度使。

  • 读音:Mà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24,62)。广西罗城仫佬族姓(112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河南巩县(30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广西柳江(376)、罗城(112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

  • 曾通

    读音:Zēngtōng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载佤支系,汉姓为董(166,168)。景颇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属载瓦支系,未道其详。

  • 拜都

    读音:Bàid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拜都布兰泰,清满洲正白旗人,任山西巡抚、古北口提督(23,6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

  • 恭努特

    读音:Gōngnǔtè【综】清蒙古正黄旗中有恭努特氏(259)。

  • 读音:Shǎng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时,晋国有大夫参赛获赏,其后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便以“赏”为姓。二是出自拓跋氏,为西夏国姓。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赏姓居住于江南地区。赏姓望族居于吴郡(今

  • 譚佳

    读音:Tánjiā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闲散关保之妻为谭佳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