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偃師

偃師

读音:Yǎnshī

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悼公太子偃师为公子招所杀,裔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,15,60)。②周穆王时巧人偃师之后(60,62)。③偃师为殷西亳姓地,春秋时为周尸氏邑,汉置偃师县。武王伐纣,于此筑城息偃戎师,因以为名。或以地为氏(7,60,62)。

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妫姓,陈太子偃师之后。” 以名为氏 (按: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注称: “南朝陈国太子偃师的后代”,误。陈,当指舜后胡公满之封国。为周武王所封,非“南朝陈国”也)。②又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周穆王时巧人偃师之后”有偃师氏,亦以名为氏,惟与妫姓之偃师氏不同源而已。③其又注云: “或以地为氏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据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注云: “以采邑为姓氏。周人食邑偃师,因以为氏。偃师,今属河南。周 ‘武王伐纣,于此筑城息偃戎师,因以为名。’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èng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。商王武丁封其叔父于邓,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古有邓国,本曼姓,其后世以国名为姓氏。三是为李姓所改。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

  • 读音:jiǎ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一说,即蹇氏,伏羲臣蹇修亦作謇修(60,62)。【望】历阳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即蹇姓。伏羲臣蹇修,亦作謇修。”

  • 读音:yè【源】 ①掖,为春秋时莱国地(故城在今山东掖县),以地为氏(60,62)。②宫殿中旁舍,为后妃宫嫔所居,称掖庭,负责掖庭之官为掖庭令(62,91)。以官为氏(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

  • 茹拉夫廖夫

    读音:Rúlāfūliàofū俄罗斯族姓氏。意为鹤,以动物名为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圍⿔

    读音:Wéigūi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大夫斗围龟之后(6,7,12,15)。 ②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文公子灵围龟之后(5,60)。

  • 多卡尼翁

    读音:Duōkǎ'níwēng高山族姓氏。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。本房名,或以代姓。其姓名构造的特点是:先名后姓。如: 拉弗拉斯·多卡尼翁。“拉弗拉斯” 为人名; “多卡尼翁” 则为房名

  • 库若干

    读音:kù ruò gān代北姓,后改为干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读音:Píng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 《五方元音》注云: “以地名为姓氏。, 汉代侯国名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。” (按: 当即春秋时纪国之郱。)

  • 可丹

    读音:Kèdān【综】 代北人姓,后改为单氏(27)。疑系可单氏之异译。

  • 都播

    读音:Dūbō历史上罕见复姓。本古部族名,北魏时高车部有都播族,族人或以族为姓。遂称都播氏。参见《中国通史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