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克什克騰

克什克騰

读音:Kèshíkèténg

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克什克腾系地名,以地为氏(23)。世居巴岳特(23,63)。今蒙古族有此姓(384)。【变】 ①今蒙古族有客失克田氏(384),〔客失克田〕系克什克腾之异译。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柏绍之妻为克西克腾氏,镶黄旗满洲养育兵福山保之妻为克什克退氏,镶黄旗蒙古护军绰什启之妻为克西克特氏,镶白旗蒙古护军巴尔孙之继妻为克西格忒氏,正蓝旗蒙古护军鄂军鄂尔图之妻为克奇克特氏,镶黄旗蒙古马甲乌尔图那苏图之继妻为克什特氏,镶黄旗蒙古乌枪护军富兴之妻为克什特腾氏,镶蓝旗蒙古马甲鄂罗奚之妻为克什腾氏(260),清蒙古正白旗中有克什克特氏(259)、清驻防荆州蒙古镶黄旗中有克什克特恩氏(72),〔克西克腾〕、〔克什克退〕、〔克西克特〕、〔克西格忒〕、〔克奇克特〕、〔克什特〕、〔克什特腾〕、〔克什腾〕、〔克什克特〕、〔克什克特恩〕等似均为克什克腾之异译。【布】 内蒙古巴林左旗北部有此姓(384)。【人】 克什克腾海色,清蒙古镶黄旗人,世居巴岳特,从征明有功,赐巴图鲁号,授骑都尉(23)。


清代蒙古族姓氏。本系地名,以地为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之镶黄旗人海色,即姓此氏。世居巴岳特地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紇干

    读音:Hégān【源】 ①纥干,山名,位于唐时云中县(即今山西大同东)。疑纥干本居此山,后因山名为氏,犹綦连氏之以祁连山得姓也(70)。②北魏赐大司空田宏固为纥干氏(17)。【变】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纥

  • 读音:Pí皮姓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一是出自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后,以祖字为姓氏;二是出自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之后,以祖名为姓氏。皮姓发源于河南的济源,早期主要居于山西境内。到了汉、晋、南北

  • 哈來

    读音:Hàlái【综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县(435)。

  • 读音:xū【音】 亦音于(Yú)(15,60)。【源】 春秋时蔡仲之后有盱氏(17,60)。【变】 一说,应从目从干、音干,为〔盰〕(15,21)。【望】 豫章(418)。【人】 盱烈,汉时豫章人,相

  • 读音:Tiá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汪吉

    读音:Wāngjí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汪吉氏(256)。又,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汪坚氏(256),〔汪坚〕似即汪吉之异译。【人】 清镶蓝旗满洲闲散和雅图之妻为汪吉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hé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国向戍为左师,食采于合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北),谓之合左师,后以邑为氏(6,11,15,17)。②回族姓(380)。云南回族合姓,亦通哈姓(105)。③朝鲜族姓。

  • 读音:zhè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柘(故城在今河南柘城北),其后以邑为氏(6,11,12,17,60)。【望】 武陵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永川、云南东川(380)

  • 读音:yǎn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甗(故城在今山东历城),后因氏(8,17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齐后有甗氏。”此当系出姜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音yàn,不从

  • 朝鮮

    读音:Cháoxiān【源】 箕子之后有朝鲜氏(19,23)。箕子为商纣王诸父,官太师,封于箕,即今山西太谷东北,纣无道,箕子谏而不听,被囚禁,周武王克商,释其囚,访以天道,作洪范,乃封于朝鲜,今朝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