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Qià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dí【源】 源出不详,或系籴之俗写。台湾彰化、台北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虞封黄帝后有籴氏。(见《路史》)籴氏,晋大夫籴茷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Xuē【综】 《旧唐书》吐蕃大臣禄东赞,姓蒆氏,其子钦陵等皆专国政(7,51,63)。而《新唐书》译作薛(50,84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注云: “吐蕃姓。唐吐
读音:Jiǎ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利川有分布。汉族、土家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Xì郤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,出自姬姓。春秋时,晋献公征伐翟人,叔虎奋勇当先,带领晋军打败了翟人。事后晋献公把郤邑(山西泌水下游一带)封给他,建立郤国,为子爵,称郤子,其后遂以封地为姓
读音:Guǎnsīláimù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西盟中课寨(160)。
读音:Tǔmò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土默特系部名,为达延汗所建蒙古六万户之一。明初为泰宁卫地,后为蒙古所居,号土默特,清初分左右翼二旗,左翼旗在辽宁阜新,扎萨克多罗亲王驻哈特哈山,右翼旗在辽宁朝阳
读音:Y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或以物为姓,如釜氏、杯氏之类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、四川成都(91)、台湾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砚弥坚,元时德安
读音:yě lì【源】 唐时党项族姓。唐时庆州(故治在今甘肃庆阳)有破丑氏族三、野利氏族五、把利氏族一(7,60,62)。以氏族名为氏。【变】 亦作〔叶里〕(31,60)、〔野力〕(54)、〔野遇〕(
读音:Kǒngyílǐ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傅尔丹之妻为孔伊礼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