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Hǎ

哈姓为少数民族姓氏,蒙古族和回族中多有此姓,来源无考。

哈姓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、江苏、湖北、河南等省和西北等地。

哈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延祜年间郡监哈珊,为政期间勤政为民。他曾率众开辟河道,既方便行人,又有助于农业灌溉。当时有歌谣称他:“哈珊开便河,恩多怨也多,百年千载后,恩在怨消磨。”

哈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九十五位。


【音】 今亦音Hà。【源】 ①见《篇海类编》(86)。②鄂温克族哈赫尔氏,汉姓为哈(192)。③裕固族哈勒嘎尔氏,汉姓为哈(198)。④锡伯族哈斯胡里氏,汉姓为哈(201)。⑤回族姓(105,176)。【望】 长葛(261),汝宁(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哈新民,明时长葛人,洪武中任御史(15,21)。哈元生,清时河间人,累官贵州提督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黑龙江之嫩江县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酒泉、徽县,新疆之塔城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回族、傈僳族姓氏。此姓由武清等县市公安局提供。或与“”之hǎ姓同,俗读音变,致使 “” 之hā、hǎ二音并行,遂成两姓。

一音xi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wàn【源】①殷武丁封季父于河北蔓口,曰蔓侯,后有曼氏、蔓氏、鄤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春秋时楚大夫斗成然食采于蔓;曰蔓成然,其后以邑为氏(6,7,9,11,15)。蔓,即鄤。鄤,古地名

  • 渴單

    读音:Kědān【综】 代北姓。北魏孝文帝时改渴单氏为单(Dàn)氏(6,7,12,27,44)。或有改为渴氏者(6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单氏。一作“可单”; 《

  • 希奈

    读音:Xī'nài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沧源、澜沧等地有分布。此姓与栽培作物有关,汉姓作“肖”、“魏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佤族》有载,或作“西奈”。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fèi【音】 又音Fú(62,91)。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91)和《姓苑》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音fú,姑兼收。

  • 扎克

    读音:Zhákè【源】 见《平陆县志》(298)。

  • 读音:jí【源】 古有集国(故城在今四川南江),后以国为氏(17,62)。【望】 外黄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德昌(333)、中江(345)、甘肃永昌(392)、浙江余姚(389)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chá【音】 又音Chà(17)。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6,7,9,12)。或为审察之职者以为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17)。【望】管城(17,418)。【布】江西宁都(280)、浙江上虞(279)、福

  • 读音:Lài/Lay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东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伯鸞

    读音:Bóluá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“白鸾” 曰: “《印薮》有白鸾氏。(注) 云:‘白’ 即 ‘伯’ 字。是 ‘白鸾氏’,即 ‘伯鸾氏’。”

  • 羌憲

    读音:Qiāngxiàn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公族有羌宪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②春秋时卫公族羌之孙宪为羌宪氏,见《世本》(4,7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