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寤
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,春秋时陈僖公之子宣子,其后为子寤氏(4,6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鲁季平子之子昭伯寤,其后为子寤氏(7,17)。一说,昭伯寤之后为季寤氏(26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妫姓。陈僖公生宣子,其后为子寤氏。” 以字为氏,系出妫姓。
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,春秋时陈僖公之子宣子,其后为子寤氏(4,6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鲁季平子之子昭伯寤,其后为子寤氏(7,17)。一说,昭伯寤之后为季寤氏(26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妫姓。陈僖公生宣子,其后为子寤氏。” 以字为氏,系出妫姓。
读音:Shǐ【源】 当为豕韦氏所改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Chéng/Cher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南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Shá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河北乐亭有此姓(33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姓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(按: 芍,芍药,
读音:Yúyū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,其据《北史》云: “南北朝时有馀於罗暇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jù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之师封钜之后有巨氏(60)。 ②炎帝之后(60)。 ③巨辰经氏之后(91)。 ④战国时鲁家巨子之后(91)。【变】 与钜通(16,91)。【望】 平昌(17,21,418)
读音:Shìsūn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有士孙氏,称所居之里(古时称聚居之地为里)为士孙之里。《左传》载,鲁襄公二十五年,崔杼葬庄公于士孙之里,即是此里(7,60)。【人】 士孙张,汉时平陵人,博士、扬
读音:zǐ wěi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,春秋时鲁国公子施父,字子尾,因以为氏(17,62)。②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孙趸,字子尾,其后有子尾氏(4,6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
读音:Lù【源】 ①相传为上古颛顼帝之师渌图之后(17,62)。②渌,水名,在今湖南东部,必其先以水名为氏(15,21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淥
读音:Níx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宁古塔、巴颜和罗等地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宁古塔及巴颜和罗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gēn mù【源】系自曹姓。根牟小国,在琅邪阳都县东之牟乡(在今山东汶水境),春秋时鲁宣公取其国,子孙氏焉(7,11,24,60)。 【人】根牟子,周时人,善著书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