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F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62,80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《汉语大字典》音péi, 其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㯁,姓, 见《姓苑》。”又据《康
读音:Wūjí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yuè lì齐胡公支子为乐利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luò léi代北人姓有骆雷氏。(见《复姓录》)
读音:Guǐwéi【源】 古帝鬼騩之后,以号为氏,见《路史》(17,19,21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鬼嵬〕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路史》: ‘古有鬼騩氏。
读音:Zǐxiàn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,春秋时陈桓公之孙子献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6,12,17,60)。②系自姜姓,春秋时齐大夫子献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6,12,60)。【人】 子献辽,春秋时楚文王大
读音:Lián【源】①陆终第三子惠连之后有连氏(60,62)。②春秋时齐大夫连称之后有连氏,见《左传》(6,7,12,17)。③春秋时楚有连尹、连敖等官名,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(60,62)。④鲜卑人姓
读音:dài【源】 ①周时代国(故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),战国时为赵襄子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(6,7,9,12,60)。②代北姓。北魏太祖时乙弗部帅代题,见《魏书》(242)。③清满洲八旗姓戴佳氏改为代姓
读音:Dù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金史》 收载,其注称:“金有钝恩”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Táng/Tar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