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én

岑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朝时,周武王将其异母弟耀之子渠封于岑(今陕西韩城一带),建立岑国,其后代以国名为姓。另外,少数民族中也有岑姓。如秦、汉之际百越族中就有俚族人改姓为岑。

岑姓发源于今陕西韩城,后一支迁居南阳郡。东汉岑彭壮大了南阳岑姓名声。魏晋南北朝至隋唐,岑姓以南阳郡为中心,有徙于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等地者。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,两湖等地岑姓有迁于今四川、重庆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江西之地者。明初,山西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湖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河北、北京等地。明中叶后,岑姓在全国分布更加广泛,福建、海南等地均有岑姓入籍。如今,岑姓尤以安徽、广东、广西等地为多。

岑姓历史人物有岑彭,东汉名将。辅助刘秀开国立下赫赫战功。岑文本,贞观元年经李靖推荐,为中书舍人,起草文稿,既快又好。如果有策令大量积压,等待处理,他就命令人各执笔墨以待,他分别口授以记,一气呵成。岑参,唐诗人。世称岑嘉州,天宝进士。曾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,后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,往来于北庭、轮台间。长于七言歌行及七言绝句。因从军多年,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有深切感受,所作诗善描绘边塞奇景和战争场面,气势豪迈,语言多变,独具风格。诗风与高适相近,并称“高岑”,为盛唐边塞诗派杰出代表。后人辑有《岑嘉州诗集》。

岑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六十七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古岭子国之后。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,武王封为岑子,其地为梁国岑亭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9,12)。②两越“狸人”多此姓(60,62)。两越指广东、广西,“”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,族名,后部分与汉、壮分别融合,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。今壮族有此姓。③布依族姓(133)。【望】 南阳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安徽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三省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61%。【人】 岑彭,东汉时南阳棘阳人,累官至征南大将军,封舞阳侯(6,21,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马关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引 《吕氏春秋》 云: “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岑子,其地梁国岑亭是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岑亭在今陕西韩城县南。此当系出姬姓。望出南阳。②相传壮族之“”,原指厨具“砧板”,厨师以之为姓。“钻”、“” 音近,遂谐“”而为姓。

东汉有岑彭; 唐代有岑参; 宋代有岑平; 清代有岑毓英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逹瑚哩

    读音:Dáhúlī清代满族姓氏,世居乌呼哩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疑即达呼哩。清乾隆时镶白旗副都统博斌,姓达呼哩 (见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),隋唐时契丹有达呼哩氏;

  • 读音:jī【源】 为丌官氏所改。春秋时鲁有丌氏,见《孔宙碑》(60,62)。【望】 天水(17)。【布】 河南洛宁(294)、台湾台北、嘉义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它】 一说作亓氏(17

  • 九方

    读音:jiǔ fāng【源】 ①居于九方者,以地为氏(60,62)。②古有鬼方氏,“鬼”“九”古时相通,殷商之“鬼侯”亦作“九侯”,九方氏或即鬼侯之后(26)。【人】 九方皋(一作“九方歅”),春秋秦

  • 读音:bīn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(见《路史》)栾宾之后,望出梁国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春秋齐>宾须无,大夫。<明>宾礼庆,德州人,永乐中永州推官。

  • 克伊

    读音:Kèyī【综】 清镶白旗满洲弓匠七十三之妻为克伊氏(260)。

  • 黃公

    读音:Huánggōng【源】 黄帝之后有黄公氏,见《黄帝本行记》(17,60)。【人】 黄公庇,秦朝时博士,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(9,17)。

  • 郭爾羅

    读音:Guōěrluó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满族姓。清康熙时镇南将军勒贝,姓此氏。”

  • 读音:Tè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及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二十历史人名索

  • 读音:hù【源】 瓠丘即壶丘(故城在今山东垣曲南胡里,或东南壶丘亭),以地为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集韵》(21)。【望】 淮南(17,418)。【人】 瓠巴,古时楚人,善琴,见《淮南子》(7,

  • 读音:Yù喻姓主要是源自俞姓,祖先为黄帝时医官俞跗,其后代遂以俞为姓。南宋时,俞姓人俞樗聪明好学,举为进士,博闻强识,无所不知,皇帝喜欢他样样知喻,就将喻姓赐给他,俞姓子孙于是便以喻为姓。喻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