徫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
读音:Qiūzìlí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为 “邱目陵” 之误,盖目、自形近而讹。)
读音:Nādō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并注此音,“唐有那都泥利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E-'érlǔ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似系阿鲁氏之异译。暗都剌蛮,阿儿鲁氏,元元统二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399)。
读音:gān shì【源】 周时甘昭公之裔甘平鳅为王卿士,其后有甘士氏(6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周甘平公为王卿士,因氏焉,此以邑系为氏。”
读音:mǎi买氏,微子之后。(见《潜夫论》)太岳后有买氏。(见《路史》)莒子密州,字买朱鉏,其子孙或以字为氏。今蜀中多买姓,为元人买住之后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五代买叔午;宋进士买天英,郫县人。(见《正
读音:shī【源】 ①周时周大夫食采于尸乡(故址在河南偃师西南之新蔡镇,亦称尸乡,成汤所都之处)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2,15,17)。②据说因仇而改姓尸。【望】 晋阳(17,418)。【布】
读音:Jùn【音】 又音俊(Jùn)(73)。【源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浚,春秋时卫邑,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南,或以邑为氏(91)。【布】 北京、上海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
读音:Duōlǐduōlǐsī【综】 台湾土著姓。清道光六年,淡水厅下南庄,今苗栗县南庄乡,赛夏族原有土著姓,意为麻丝,后改为丝氏(65)。
读音:Zhāolá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Huánggǔtái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归化城(即今乌兰浩特)、土默特及喀剌沁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