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táng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桓公之后,食采于棠(故城在今山东平度东南),曰棠公,棠公之子无咎,随母适崔武子,遂以棠为氏(6,7,17,21,60)。 ②棠,春秋楚地,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县。楚大夫伍尚封于棠邑,号棠君,后亦为棠氏(12,60)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河南林县(343)、湖北武汉、四川成都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浙江余姚(38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棠杲,明时陕西宝鸡人,由监生任巨野县丞,见《巨野县志》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,湖北之武汉,浙江之余姚,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并注其源: ①“姜姓,齐桓公之后,邑于棠,曰棠公,其后为棠氏。” 此以邑为氏,系出姜姓。② “又,楚亦有棠邑,大夫伍尚之所封,号曰棠君,其后亦为棠氏。” 春秋时楚之棠邑,亦作堂邑,在今江苏之六合。此亦以邑为氏,系出伍姓。望出汉阳。

春秋时齐有棠无咎,为大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憲丘

    读音:Xiànqiū【源】 宪丘,地名,以所居地为氏(60,62,63)。【变】 一作献丘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献丘,以所居之地为氏。”

  • 卡爾他基爾

    读音:Kǎ’ěrtājī’ěr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系出索伦部根千部落,世居格尼河一带(192)。

  • 乞力

    读音:qǐ lì【源】 唐时吐蕃酋有乞力氏,见《唐书·郭知运传》(60,62)。吐蕃亦作土蕃、吐番,是七世纪至九世纪的西藏政权名之译名。“吐”意为“大”。“蕃”是藏族古老的部落,即“博”。“博巴”是目

  • 鬭門

    读音:Dòu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路史》 云: “舜后有斗门氏。”又据《世本》注云: “陈斗父之后。楚大夫有斗门阳。”陈为舜后胡公满之后,故此当系出妫姓。

  • 哈也灣

    读音:Hàyěwān【综】 台湾土著姓。清道光六年。淡水厅下南庄(即今苗栗南庄乡)之赛夏族有哈也湾姓。后改汉姓为夏(65)。

  • 读音:yí【源】 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,15,21,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8)。【变】 一作〔彜〕(15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注云: “以器具为姓氏。彝,古代

  • 覩斯

    读音:Dǔsī【综】 战国魏策有覩斯赞。注引春秋后语作〔堵师〕,是覩斯即堵师也。或为郑堵师叔之后(60,62,63)。亦作〔堵斯〕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战国策

  • 韓偕

    读音:Hánxié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乌蒙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mì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古帝燧人氏之臣知命之后,以名为氏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江苏武进(314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、山西之

  • 读音:Luá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今山东利津(356)、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宿县(62)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(63)、台湾基隆(64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