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jiǎ

【源】 ①相传为商王太甲(一作大甲)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9,60)。②炎帝之裔潞子之附属甲氏,后灭于晋荀林父,其子孙遂以国为氏(17,62)。潞,春秋时赤狄之国,故城在今山西潞城东北,甲氏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河北鸡泽境。③春秋时郑大夫石甲父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9,15,60)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)、《姓觿》(17)把郑大夫石甲父误作甲石父和甲丕甫。④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族有甲氏(7,17,60)。⑤春秋时晋公族有甲氏(17,62)。⑥清四川明正土司辖木雅,藏族,氏族姓为坚赞,后改姓甲(436)。⑦壮族姓。【望】 荥阳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甲叔,春秋时楚国大夫,见《淮南子》(17)。甲聪,明时河北邢台人,宣德中序班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固安、围场,山东之昌乐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临汾,河南之卢氏,湖北之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或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子姓。《风俗通》‘太甲之后’。” (按: 商人之道,以实不以文,故命名无义,死亦无谥。自太甲至帝乙纣辛,几四十世,惟以十日命,生之与死皆以是。己之所称、人之所呼亦以是。逮周生有名,死有谥; 望以义名,死以义谥; 望曰昌、曰发,死曰文、曰武。微子启、微仲衍、箕子比干,皆周人也。故去其甲乙丙丁之类,始尚文焉。此以名为氏。)②又注云: “郑大夫石甲之后。”“石甲”,《姓氏考略》 引作“石甲父”。③或系出芈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 云: “楚公族有甲氏。” 望出荥阳。

晋代有甲吉; 明代有甲良; 又有甲聪,鸿胪寺序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zhì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殷汤之后分封,以国为姓,有稚姓,见《史记·殷本纪赞》(9,11,12,15,1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

  • 有仍

    读音:yǒu réng【源】 夏少康母之姓,见《姓考》(17)。有仍氏生女曰缗,夏帝后相(少康之父)立为后,见《左传》(15,60)。有仍,古国名,故城在今山东济宁,夏少康生于有仍(87)。一说,缗,

  • 滿尹伊

    读音:Mǎnyǐyī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,431)。

  • 读音:Jiē【综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浙江开化(310)、安徽淮南(362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 “现代罕见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Jù【音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现代罕见姓氏”,未详其源。(按: 苣,或指莴苣,疑即以此蔬菜名为姓。)

  • 銖鏤

    读音:Zhūlò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汉书》收载,其注称: “汉有铢镂渠堂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喀稿

    读音:Kāgǎo【综】 苗族姓。贵州凯里(旧炉山县)有此姓(116)。

  • 阿度

    读音:Ādù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Tóng【源】 同彤,见《集韵》(86),亦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姓。《集韵·冬韵》: ‘彤,《说文》: 彤饰也。……又姓,或作蚒。’”

  • 色勒傑

    读音:Sèlèjié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色尔杰〕(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,世居伊兰、费尔塔哈村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