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Shào

【源】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太公之后有绍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望】太原(17,418)。【布】河南林县(343)、四川中江(345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湖北钟祥(388)、台湾台北、桃园、屏东(64,68,261)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滦县、吉林白城、云南保山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绍绩昧,春秋时宋人,见《韩非子》(11,17,21)。绍暘,明时四川广安人,弘治举人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河口、邱北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归“上声部”。《姓氏考略》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齐太公后有绍氏。” (按: 历史上有二“齐太公”,《路史》 所载不明,遂使后世分歧: 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路史》 称:“源于妫姓。战国齐太公后有绍氏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则称: “传说是周代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的后代。” 兹并录以备考。)

北魏有绍先; 唐有绍伯; 宋代有绍洪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烏嚕特

    读音:Wūlūtè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乌噜特系地名,以地为氏(23)。凡三派,出西拉木楞(一作锡喇穆楞)、巴岳特(一作把岳忒)、察哈尔等地(23,63,260)。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乌噜特氏(

  • 渾屯

    读音:Húndù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浑屯氏,太昊良佐。”此当以名为氏。或作浑沌; 又作混沌。

  • 三㐾

    读音:Sānyuá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《姓氏词典》亦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 《希姓录》云:“源于子姓。 ‘微子之后’。”查字书无“㐾”字, 疑乃“伉”字

  • 克達里

    读音:Kèdálǐ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五哥之妻为克达里氏(260)。又,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伊星阿之妻为喀扎里氏(260),〔喀扎里〕似即克达里之异译。

  • 拜英格哩

    读音:Bàiyīnggé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墨尔根城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拜音格理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墨尔根城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

  • 拙兒察歹

    读音:Zhuōérchádǎi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拙儿察歹氏(13)。【变】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绰尔齐岱〕(24)。元代“色目人”姓氏。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

  • 读音:Páng【源】 ①尨与厖通(80,86)。有虞氏时高阳帝之子尨降,八才子之一。夏有穷氏国君后羿贤臣有尨圉(21)。②西城焉耆人姓,唐时称尨部(425)。【人】 尨安,晋时西域焉耆国王,见(晋书)

  • 读音:sōng【源】 有娀氏,古时诸侯,其后或去有字以娀为氏(7,17,60)。 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 【人】 娀清,北魏将军(24)。娀乔,明时永乐中知县(24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须句

    读音:xū jù古国名,太昊之后。其子孙以国为氏,或省句为须氏,或省须为句氏。一作须朐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襄萇

    读音:Xiāngcháng【源】 禹分舜之少子于西戎,至秦厉公时有羌、无弋、爰剑。其曾孙曰忍、曰舞,忍生九子为九种,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。之一为研种,研之十三世孙曰姚,居代,雄洮罕之间。至西晋时姚弋仲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