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Rǎo

【源】 ①绕角,春秋时郑地,鲁成公六年,晋楚遇于绕角(故城在今河南鲁山东南)是也。绕后灭于楚,为楚大夫采邑,后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②秦大夫绕朝之后(6,12,17)。【望】 京兆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、浙江江山(325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花莲、台北、宜兰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,安徽之贵池,云南之泸水、景谷,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白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秦大夫绕朝之后。” 当以名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则云: “以地为氏。” 古有绕角,春秋郑地,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。

或音rào(《辞海》、《新编千家姓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),可能因古今音变,或方言异读,致使 “” 姓有rǎo、rào两音,附记於此,不单列为二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夷

    读音:Yīyí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三国志·魏志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三国时魏有伊夷模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如稽

    读音:rú jī如稽氏改为缓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改为缓氏。”或作“如嵇”,姑兼收。

  • 读音:Chǐ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据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,其注称:“极罕见姓。”未道其源。又按: 裭,《汉语大字典》注引 《龙龛手鉴·衣部》称: “‘褫’ 的俗字。”则裭姓当与褫姓同,或

  • 读音:Huǐ/Hoei,Hwe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北京有此姓。

  • 克穆楚

    读音:Kèmùchǔ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库坤果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崇 起 尔 之 妻 为 克 穆 纯 氏 (260)。 〔克 穆纯〕即克穆楚之异译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

  • 读音:Jǔ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17,62)。【变】一作楀(7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姓也, 与 ‘��’ 同, 与 ‘萭’ 通。” 《集韵》:

  • 郭琿

    读音:Guōhú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郭浑〕(180,260)。【人】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常魁之妻为郭浑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

  • 斛穀

    读音:Húgǔ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晋书》注云: “即斛粟氏。”南燕有斛穀·提,慕容超将。

  • 阿登

    读音:Ādēng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由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xiāo帝喾后有嚣氏,又云楚有嚣氏。(见《路史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