芭法法隆
高山族姓氏。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。本为房名,以之代姓。属平民之姓。其姓名构造为:先名后姓。例如: 洛安·芭法法隆,洛安,人名; 芭法法隆,房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高山族》。
高山族姓氏。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。本为房名,以之代姓。属平民之姓。其姓名构造为:先名后姓。例如: 洛安·芭法法隆,洛安,人名; 芭法法隆,房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高山族》。
读音:Zhǔwēi【源】 主偎系金时女真一部,又作〔主威〕、〔烛偎〕,以居烛偎水得名,烛畏水即今黑龙江萝北佛山附近的札伊芬河。以部为氏(426)。
读音:Gānduó【综】 彝族姓。四川昭觉有此姓(210)。
读音:Guǎngwǔ【源】 汉时李左车封广武(故城在今山东无棣北80里之鬲津河东)君,因氏(7,11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
读音:Kùqíjíěr赫哲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以之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赫哲族》。
读音:Ādá金代女真族姓氏,乃女真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Hàdàilíng【综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35)。
读音:Zǐyú【源】 春秋时陈烈子之子沮舆为子舆氏,见《世本》(60,61)。【它】 《元和姓纂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等均载:子舆氏系自妫姓,陈桓公生难,字子石,为子舆氏,误。参见子与氏。历史上罕见复姓
读音:Fùchálā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傅察拉氏(256)。又,锡伯族有富察拉氏,后改为富、福二氏(201,433)。〔富察拉〕似即傅察拉之异译。疑即富察氏。
读音:Mā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。傈僳族姓氏。此姓系泸水县公安局提供。又,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据菲律宾《菲华日报》注称:
读音:liá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汉、晋时南中(泛指四川大渡河以南,云、贵一带)夷人有孟、爨、量、朴、夕五大姓,见《华阳国志》(60,62)。敦煌石室所出残姓氏书上有此姓(434)。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