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xiāng

【源】 ①襄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因氏。《左传》齐有襄罢师、襄伊(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庄公之子遂,字仲,襄为其谥,子孙以谥为氏。仲居东门,亦称东门氏(11,12,15,17,60)。③古襄国,故城在今湖北襄阳,春秋时入楚,后遂有襄氏,见《国名纪》(17)。一说,楚大夫襄老之后(1,60,62)。又,《淮南子》载,楚恭王时有襄微,在襄老之前,故楚之襄氏不始于襄老(60,62)。【望】 太原(17,418)。【布】 大陆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襄楷,汉时平原隰阴人,善天文阴阳之术(15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上犹,山西之临汾、长治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。①郑樵注云: “姬姓。鲁庄公子公子遂,谥襄,故曰襄仲,子孙以谥为氏。”②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风俗通》注云: “楚大夫襄老之后。” ③又,其引张澍之论云: “ 《左传》齐有襄伊; 《淮南子》楚恭王时有襄微,俱在襄老、襄仲之前,是襄姓不始于襄仲、襄老也。”未详其始。(按: 襄老为楚庄王臣,死于鲁庄十二年晋楚邲之战,楚恭亦作 “”,王为庄王子,而襄微为共王臣,焉能谓襄微在 “襄老之前”? 张澍误矣。)

东汉有襄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特罕

    读音:Wēntèhǎn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金史》 注云:“忙哥妻温特罕氏。”(按: 疑此乃“温特赫”之别译。参见“温特赫”条。)

  • 餘樊

    读音:Yúfán【综】秦末项梁将馀樊君,见《史记》(17,62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圖土特

    读音:Tútǔtè【综】 清蒙古镶黄旗中有图土特氏(259,260)。

  • 读音:t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当系司徒氏、徒人氏、徒何氏所改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高淳(305)、四川(59)、台湾嘉义(68,261

  • 读音:Mán【源】 ①荆蛮之后,本姓蛮,后世音讹。遂为瞒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1,12,15)。②其先原姓盘,后改焉(7)。③长狄鄋瞒,春秋时夷国,防风氏之后,漆姓,其后有瞒氏(60,62)。鄋

  • 斡耳那

    读音:Wòěrnà【源】元时人姓(57)。斡耳那,亦译作斡剌纳儿,系蒙古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【变】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斡尔喀〕(24)。②脱怜,斡儿纳氏,元至治三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

  • 管宋昂

    读音:Guǎnsòng’áng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龙坎寨(160)。

  • 受西

    读音:Shòux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(按: 后魏又有受西、受酋二氏,疑西与酉、酋形近似而讹误,真伪莫辨,正错并传,遂有受西、受酉、受酋三氏。)

  • 读音:Lèi【源】 ①青阳氏(即黄帝)娶干类氏(即嫘祖),生少昊,后有类氏(8,14,21,60)。②夷姓,见《姓苑》(11,21)。【望】 高密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长清(317)、沂水(3

  • 大拔

    读音:dà bá大拔氏,唐有突骑施首领,开元左武卫大将军燕山王大拔石失卑,生归仁,袭燕山王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突骑施首颌(之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