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Jiǎ

【源】①系自姬姓。周康王封唐叔虞(武王之子、成王之弟)之少子公明于贾(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),为周附庸,谓之贾伯,后以为氏(6,7,9,12,17)。②晋灭贾国(参见上条),封与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,谓之贾季,亦称贾佗,其后以邑为氏(11,12,17,60)。③女真人姓。女真部族中之贾氏自金时即世居永清,见《永清县志·贾澎传》(71)。④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嘉佳氏后改为贾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裕固族贾鲁各氏,汉姓为贾(198)。⑥彝(130)、苗(135)、土家(378)、蒙古(344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武威(418),洛阳、长乐(17,21,60),临汾(261)。 【布】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42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河北、四川、山西等省多此姓,4省贾姓约占全国汉族贾姓人口61%。 【人】贾华,春秋时晋大夫(7,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壮、彝、满、藏、土家、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 (周同姓国),伯爵,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。同州有贾城,即其地。或言河东临汾有贾氏是也。为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此当系出姬姓。②郑樵又注: “晋既并贾,遂以为邑,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於贾,谓之贾季,其后则以邑为氏。”此亦当系出姬姓。③藏族之贾姓,或分布於甘肃之天祝,由 “贾义” 省改,本部落名,以之为姓。④裕固族之贾姓,由贾勒各氏所改。“贾勒各” 乃裕固族之户族名,或以代姓,后改单姓“”,盖取“贾勒各”之首音谐 “” 而得。

汉代有贾谊,洛阳人; 唐代有贾岛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蘇西禮

    读音:Sūxīlǐ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喀尔喀之妻为苏西礼氏(260)。又,正白旗满洲马甲伍灵额之妻为苏彻里氏,正蓝旗汉军马甲李荆之妻为苏吉力氏(260),〔苏彻里〕、〔苏吉力〕等似均为苏西礼之异译

  • 读音:Zhì【源】 见《类篇》(63)、《集韵》(86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类篇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袠”当即 “袟”、“帙”之异体,本指包裹书画用的布套,或指物以为姓。

  • 布龍

    读音:Bùlóng景颇族姓氏。出自 “石热尼” 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Huán【音】 还氏有Huǎn、Xuán两音(17)。且源出不详。参见还(Xuán)姓。【源】①春秋时宋微子之裔,公子衎食采于萧(故城在今江苏萧县),萧大夫还无社之后有还氏,见《姓源》(17,6

  • 读音:Wá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2,63)。 【变】亦作玩(91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姓苑》 注云:“系玩姓分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Qiè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和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河南临汝怯庄(62)、台湾高雄、台中、桃园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。《新编

  • 读音:pī【源】 ①商时左相奚仲之裔,仲虺之后有丕氏、邳氏、伾氏、㚰氏(60,62)。 ②春秋时晋大夫丕郑之后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31)。【变】 一作〔㔻〕(21,418)

  • 杜拉爾

    读音:Dùlāěr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索伦鄂温克部之阿伦、音千、讷莫尔千、特尼千、辉千、纳敏千等部落均有此姓。阿伦部之杜拉尔氏后又分图木先杜拉尔、西阿盘杜拉尔、大杜拉尔、小杜拉尔等支姓,音千部中又有哈

  • 塔坦

    读音:Tǎtǎn【源】 ①元时蒙古人姓(23,24)。②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源出元时蒙古人姓(23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元代为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据

  • 读音:Kūn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