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阿史那

阿史那

读音:ā shǐ nā

【源】 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,北人呼为突厥窟,历魏晋十代为君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最为首领;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疆北土,盖百余年。至隋时,突厥可汗处罗、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,至唐开元中更姓史氏(6,12,60)、一说,突厥即铁勒,亦即北魏时之高车,高车大姓有斛斯氏,疑阿史那为斛斯氏之异译(70)。【变】 ①唐开元中改姓史(6,12,60)。 ②唐太宗时赐阿史那思摩姓李(70,91)。【人】 阿史那苏尼失,隋时康国公(242)。阿史那忠,唐时左骁大将军、薛国公,官拜宁州都督(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。北人呼为突厥窟。历魏晋十代,为君长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人最为首领。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强北土。盖百余年,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。唐开元中,更为史氏。”长安右卫大将军国公阿史那·忠节、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·大节、贞元年神策将军兼御史大夫阿史那·思暕,并其支派。贞观内属有阿史那·社尔,乃突厥可汗之次子;又有阿史那·忠,乃处罗苏尼失之子,擢右骁卫大将军,宿卫四十八年,无纤毫过失,人比之金日, 太宗赐阿思那·思摩姓李, 称李思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ōng【源】 ①相传古掌冬官(周时以司空为冬官)者之后,以官为氏(60,62)。②三国时南夷有冬逢,见《蜀志》(60,62)。③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(344)。【变】 一作〔�

  • 卓特

    读音:Zhuō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源自金时女真人卓陀氏(23)。凡五派,出西喇塔拉、察哈尔、义州、克西克腾(一作克什克腾)、巴林等地(23,63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卓忒〕(259,260

  • 读音:Fèng【源】 ①颛顼以鸟名官,有凤鸟氏,后以官为氏(17,62)。又云: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,见《左传》。以官为氏(60)。②明时云南武定直隶州武定军民府土知府为凤氏,系彝族(253)。③瑶族

  • 琅邪

    读音:láng yá【源】 辽时人姓,见《盘山志》(60,63)。琅邪,汉置县,故城在今山东诸城东南150里。又,北齐置县,故城在今山东安丘西南60里。琅邪或以地为氏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

  • 札剌歹

    读音:Zháládǎi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或为扎拉台氏之异译。秃灭歹,札剌歹氏,元至元中任镇江路高唐翼中千户所达鲁花赤,见《至顺镇江志》(399)。

  • 飄佳

    读音:Piāo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萨穆占(23,63,180,260)。

  • 木吉木拉

    读音:Mùjímùlā景颇族姓氏。相传为瓦切娃时期二十六大姓之一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莫干

    读音:Mògā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后改为“郃”。(按: 疑此“莫干” 氏,即 “大莫干”之讹。大莫干,或作 “大莫于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)

  • 羊角

    读音:yáng jiǎo【源】 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羊角(故城在今山东范县南70里,一名义城),以邑为氏(7,11,17,60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羊角哀,春秋时燕人(21)。现行罕见

  • 读音:Pò【源】 或系破六汗氏、破多罗氏所改(62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亦收,其注称: “元有破头潘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