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Zhāhǎsūqìn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扎噜特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E-lùyuán【综】 鲜卑人姓。与阿鹿桓氏同源,后改为鹿氏(27,70)。
读音:Tà【综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安徽淮南(362)、广东防城(62)、台湾高雄、桃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
读音:Yīlìdié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唐书·回纥传》 注云: “即一利咥氏。薛延陀姓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亦作一利吐、壹利吐。来源: ①历史
读音:Suìrén/Suijen【源】 燧人为古帝名,以名为氏,见《通志·氏族略序》(63)。
读音:Xún/Shyun,Syun【音】罈氏有寻(Xún)、淫(Yín)二音,见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(10,63)。《中华姓府》按,音不同姓也不同(63)。【人】罈显,东汉时人(10)。
读音:Shígǔruò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之姓(7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舒古苏〕(24,63)。【望】 金源(71)。
读音:huàng【源】 东汉末,韦晃与耿纪、吉平谋诛曹操,不果被杀,其后以名为氏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、
读音:Cháo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江苏如东潮桥(136)、台湾台北、台中(68,26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安庆、徽州、怀宁(62)、山东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
读音:A-'ěrlātè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(3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