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ào

鲍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姒姓。春秋时杞公子仕宦挤,食采于鲍,其后代遂以“”为姓氏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,为夏诸侯国鲍国的后代,其后因以国为姓。三是少数民族姓氏,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改姓“”,称为鲍氏。

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,战国时迁往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秦汉之际,鲍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,并有一支进入安徽。魏晋南北朝时,鲍姓繁衍于山东、江苏间,东海郡之地的鲍姓也人丁兴旺。后进入今浙江、江苏、湖北等地。唐末五代时期,鲍姓在今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定居。两宋时,繁衍于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兴旺。元代,鲍姓向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徙居。明初,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安徽、江苏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鲍姓进入台湾。如今,鲍姓尤以青海、江苏、山东、湖北、浙江等省为多。

鲍姓历史人物有鲍叔牙,春秋时期齐国大夫。与齐国政治家管仲交往甚密。管仲家贫,鲍叔牙常给予资助。后来齐桓公囚禁并欲杀管仲,鲍叔牙力加劝阻,认为桓公如欲成就霸业,非用管仲不可。桓公遂厚礼以待管仲,并任管仲为大夫。在管仲辅佐下,齐桓公终于成为春秋霸主。鲍照,南朝宋文学家。他长于乐府,尤擅七言歌行,风格俊逸,对后来唐诗人李白、岑参等影响很大。

鲍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六十二位。


系出姒姓,夏禹后。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,食采于鲍,因以命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鲍出自姒姓,夏诸侯国,子孙氏焉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姒姓,夏禹之后有鲍敬叔,仕齐,食采于鲍,因以为氏。敬叔生叔牙,曾孙国,代为上卿。望出上党、泰山、东海、河南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后魏,俟力伐氏改为鲍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▲〈春秋齐〉鲍叔牙,大夫。〈汉〉鲍宣,高城人,哀帝时为谏大夫。〈南朝宋〉鲍照,东海人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Hu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平陆(298)、台湾嘉义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利川有分布。此姓系利川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
  • 匡果羅特

    读音:Kuāngguǒluótè【综】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塔布之妻为匡果罗特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Yùn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昔阳县有分布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山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è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 (按: , 苣, 胡麻, 即芝麻, 疑即以植物名为姓。)

  • 無囂

    读音:Wúxiāo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《姓考》注云: “以官为氏,系古代禁军士喧哗之官的后代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“历史上的复姓,‘无嚣’为古代官名,其职务

  • 嵬恧

    读音:Wéinǜ【综】 西夏人姓(31)。一作〔嵬〕(95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威纽〕(24)。

  • 读音:Yì/Yih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
  • 读音:jīng【源】 皋陶之后有英氏,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(古时之墨刑,如清时之刺字),后遂以黥为氏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),淮南(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

  • 阿里滾

    读音:E-lǐgǔn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孟山之妻为阿里滚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Jū/Jiu,Jyu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山西平原有此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