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Gā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黄帝生少昊,少昊生该,该曾任金正(为古制五官之一),即蓐收(60,62)。其后有该姓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
读音:Chǐ【综】 古善听者䚦俞,见《列子》(7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收载并注此音。未详其源。《列子》有“古善听者䚦俞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音“zhì,《广
读音:sān wū氏于志,则三乌五鹿。(见《唐书·柳冲传》)凡氏于职者,三乌五鹿是也。(见《风俗通》)有三乌大夫,因氏焉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
读音:Zhàngkǎnní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“银匠”,当以职业为姓氏。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读音:Jìdū现行珞巴族姓氏。出自苏龙部之石鲫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今有鲫都·达帝。
读音:Duǒlǐbié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朵里别歹氏(13)。【变】 亦作〔脱里别歹〕(13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〕作〔图鲁卜岱〕(24)。【人】 锡礼门,朵里别歹氏,元时任濮州达鲁花赤
读音:Mòhóulú【源】代北人姓(7,12,27,60)。 【变】①后改为卢姓(7)。②一作〔莫侯蒌〕(60,6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 亦收,其据
读音:Zhǎng sūn长孙姓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改姓。孝文帝时,因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,故改姓为长孙氏。二是源自北魏。长孙姓早期在西北地区居住,望族居于济阳郡(今河南兰考)。长孙姓历史人物
读音:hóu fú【源】 北魏时侯植从孝武帝西迁,赐姓侯伏氏,又赐姓贺屯氏,其后又复为侯氏,见《北史·侯植传》(27,60,62)。【变】 《路史》作〔俟伏〕氏(60)。一说,即侯伏侯氏(27,70)
读音:Quánshān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