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诗词古文>傅自得生平

傅自得生平介绍

傅自得(1116~1183年),字安道,宋代泉州人。曾祖父傅尧俞,元祐间任中书侍郎。父名察,官任吏部员外郎,宣和七年(1125年),奉命接伴金国使者,至韩城(今陕西省韩城市),遇入寇的金兵,金将斡离不(音否)威迫傅察下拜,傅察不屈而被杀。死后赠徽猷阁待制,谥号忠肃。他的文章收入《至乐斋集》。>>查看傅自得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傅自得的母亲是宰相赵挺之的女儿,封清源郡君,赠秦国夫人。靖康初,携带儿子傅自强、傅自得、傅自修回泉州,定居在城西的涂山(今地名傅府山)。傅自得回到泉州时才12岁。

  由于父亲的功绩,傅自得补上承务郎,并三监潭州(今湖南省长沙市)南岳庙,再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,办案有条有理。不久,改任漳州通判。南宋初期,秦桧当权,勾群结党,想笼络傅自得为羽翼。但傅自得刚正负气,不为利禄所诱。因此,虽有政绩,并奏名上报应试博学宏词科,却被秦桧借故黜免,派他出知福建路兴化军。时衢州(今浙江省衢县)通判汪召锡诬告泉州知州赵令衿诽谤朝政,台谏徐嘉等人又上奏本诬陷赵令衿贪赃纳贿。秦桧本来忌恨赵令衿,也诬陷他与张浚、李光“谋逆”,便请旨命傅自得追究此事。傅自得奉命到泉州查清底细,实事求是向上呈报,奏请不必再置狱讯问。绍兴二十五年(1155年)十月秦桧病死,有人拿赵令衿之事弹劾傅自得。遂罢郡事。两年后,谏官挟旧怨重奏前事,傅自得竟被夺官,徙居融州(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)为民。傅自得在融州4年,黄祖舜把傅自得获罪的前前后后告知丞相陈文恭,才得徙居较近的潮州(今属广东省汕头市),不久又让他自便。孝宗继位,傅自得恢复旧职。知漳州,却又被谗言阻挠,改知兴化军。傅自得在朝廷向皇帝辞别的时候,举引皋陶的《辜经》,论及下层尉吏以为捕盗有赏,就乱捕平民,有的人被判死罪还不能自明。孝宗同意“无辜者不能乱治罪”。当时,朝臣正在讨论对盗贼施加重刑,也因此中止。傅自得再到兴化军后,全郡清平。后因母亲去世,辞官守孝。孝期满后,傅自得再任漳州知州。不久升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副使。后知临安府。傅自得上任认真办理讼状,法办豪强劣绅,纠劾贪官污吏。但傅自得急流勇退,请命主管福建路武夷冲祐观。后来辞官回泉州。淳熙十年(1183年)八月去世,墓在南安县云谷双象峰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萧道成

    齐高帝萧道成(427年―482年),字绍伯,小名斗将,汉族,齐朝开国皇帝,在位四年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载,齐高帝萧道成乃“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”。先世居东海兰陵(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)。《南齐书·武帝本纪》载: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,寓晋陵武进(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),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,称南兰陵,故萧氏遂为南兰陵(今常州)人。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,治《礼》及《左氏春秋》。仕宋,初为左军中兵参军,后领偏军征仇池,进军距长安八十里,以兵少,又闻宋文帝崩,乃还。

  • 虞世南

    虞世南(558年-638年7月11日),字伯施,汉族,越州余姚(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)人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政治家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、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。虞世南善书法,与欧阳询、褚遂良、薛稷合称“初唐四大家”。日本学界称欧阳询、褚遂良、虞世南为“初唐三大家”。其所编的《北堂书钞》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。原有诗文集三十卷,但已散失不全。民国张寿镛辑成《虞秘监集》四卷。

  • 杨师道

    杨师道(?-647年),字景猷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)人,唐朝宰相,中书令杨恭仁之弟。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,隋亡后投奔唐朝,拜上仪同、驸马都尉,娶桂阳公主为妻,后出任灵州总管,多次击退突厥入侵。历任吏部侍郎、太常卿,封安德郡公。636年(贞观十年),杨师道升任侍中。639年(贞观十三年),又改任中书令。李承乾谋反案后,被罢为吏部尚书。唐太宗东征时,杨师道暂代中书令,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。647年(贞观二十一年),杨师道病逝,追赠吏部尚书、并州都督,谥号懿。

  • 汪仲阳

    宪宗元和间人。光绪《上虞县志》卷三七收其元和二年(807)在越州上虞县所作诗1首,《全唐诗续拾》据之收入。

  • 沈括

    沈括(公元1031~1095年),字存中,号梦溪丈人,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(今浙江杭州)人,汉族。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。仁宗嘉佑进士,后任翰林学士。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《梦溪笔谈》。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。精通天文、数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地质学、气象学、地理学、农学和医学、工程师、外交家。

  • 王珪

    王珪(1019年—1085年6月12日),字禹玉,北宋名相、著名文学家。祖籍成都华阳,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(今安徽省潜山县)。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珪进士及第,高中榜眼。初通判扬州,召直集贤院。历官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知开封府等。哲宗即位,封岐国公。旋卒于位,年六十七,赠太师,谥文恭。王珪历仕三朝,典内外制十八年,朝廷大典册,多出其手。自执政至宰相,凡十六年,少所建明,时称“三旨相公”。原有文集百卷,已佚。《四库全书》辑有《华阳集》四十卷。

  • 张之翰

    (1243—1296)邯郸人,字周卿,号西岩老人。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,知松江府事,有古循吏风。时民苦荒,租额以十万计,因力陈其弊,得以蠲除。有《西岩集》。

  • 江开

    江开(jiāngkāi),生卒年不详,字开之,号月湖,安徽省庐江县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,官陕西咸阳知县,诗、书、画皆精。主要代表作:《菩萨蛮·商妇怨》

  • 何梦桂

    淳安人,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。咸淳元年,(公元一二六五年)进士,为太常博士,历监察御史官,大理寺卿。引疾去,筑室小酉源。元至元中,屡召不起,终于家。梦桂精于易,著有易衍及中庸,致用。

  • 赵汝愚

    赵汝愚(1140年—1196年2月20日),字子直,原籍饶州余干(今江西余干县),生于崇德县洲钱(今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)。南宋名臣、学者,南宋宗室,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、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。赵汝愚早有大志,为宋孝宗乾道二年(1166年)状元及第。宋孝宗崩逝后,赵汝愚策划实施“绍熙内禅”,奉嘉王赵扩(宋宁宗)即位。以功升任右相,与留正同心辅政。庆元元年(1195年)遭韩侂胄诬陷,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。庆元二年(1196年),于衡州暴卒(一作服药而死)。开禧三年(1207年),韩侂胄被杀,朝廷复赵汝愚原官,赐谥忠定,追赠太师、沂国公。宋理宗时,配享宁宗庙廷,追封福王,后改周王。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