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诗词古文>赵秉文生平

赵秉文生平介绍

赵秉文(1159~1232)金代学者、书法家。字周臣,号闲闲居士,晚年称闲闲老人。磁州滏阳(今河北磁县)人。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,调安塞主簿。历平定州刺史,为政宽简。累拜礼部尚书。哀宗即位,改翰林学士,同修国史。历仕五朝,自奉如寒士,未尝一日废书。能诗文,诗歌多写自然景物,又工草书,所著有《闲闲老人滏水文集》。>>查看赵秉文的诗词古文

介绍

  赵秉文(1159-1232)金朝文学家、理学家。字周巨,号“闲闲老人”,磁州滏阳(今河北磁县)人。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(1185)登进士第,金宣宗兴定元年(1217)拜礼部尚书,兼侍读学士,同修国史、知集贤院事,哀宗即位,改翰林学士。赵秉文生性好学,诗文书画皆工,在当时颇有文名。其散文所表现的哲学思想,以周程理学为主,宣扬仁义道德性命之说。诗歌多写自然景物,善草书。著作有《闲闲老人滏水文集》等。

  赵秉文在书法上与同时代的党怀英、王庭筠、赵沨齐名,但赵秉文的书法早年却是取法只比他长八岁的王庭筠。王庭筠是米芾的外甥,大约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书法学米芾,并很得形神,时人甚至誉王庭筠书法“不在米元章之下”。

成就

文学
  赵秉文“历五朝,官六卿”,朝廷中的诏书、册文、表以及与宋、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。他所草拟的《开兴改元诏》,当时闾巷间皆能传诵。他学识广博,著有《易丛说》、《中庸说》、《扬子发微》、《太玄笺赞》、《文中子类说》、《南华略释》、《列子补注》等,且兼善诗文书画。金人刘祁称他“平日字画工夫最深,诗其次,又其次散文”。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,元好问称他“七言长诗笔势纵放,不拘一律。律诗壮丽,小诗精绝,多以近体为之。至五言,则沉郁顿挫,似阮嗣宗,真淳古淡,似陶渊明”。前后主文坛四十年之久,成为金朝末期“文士领袖”。晚年逢金朝衰乱,以禅学求慰藉。有《闲闲老人滏水文集》传世,另有《道德真经集解》收录在道藏中。

书法
  赵秉文在书法上与同时代的党怀英、王庭筠、赵沨齐名,但赵秉文的书法早年却是取法只比他长八岁的王庭筠。刘祈《归潜志》云:“赵秉文幼年诗与书皆法子端(王庭筠),后更学太白、东坡,字兼古今诸家学,及晚年书大进。诗专法唐人,魁然一时文士领袖,自号闲闲居士云。”元好问《中州集》谓赵秉文“工书翰,字画有晋魏风调,草书尤警绝”。

藏书
  官翰林修撰,南渡拜礼部尚书,作《遂初园记》:“老屋数楹,名其庄曰‘归愚’;闯户而入,名其堂曰‘闲闲’。堂之两翼,为读易思玄之所。少南,竹柏森翳,有亭曰翠真。又南,花木丛茂,有亭曰伫香。……稍西,临眺西山,台之名曰悠然。其东,丛书数千卷,蓄琴一张,庵曰‘味真’。闲闲老人得而乐之。玄易书数册,吟讽终日。有客来,则接之,焚香宴坐。”抄录古文,至老不衰,两目昏然不已,所积甚富,上至六经,以及庄老、医药、浮屠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慧远

    (334—416)东晋僧。雁门楼烦人,俗姓贾。幼好学,博综六经,尤善老庄。年二十一,师从道安,精般若性空之学。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入庐山,结庐讲学。又建莲社,倡弥陀净土法门,卜居三十余年,足不出山。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。撰有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等。

  • 王维

    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
  • 武则天

    武则天(624年-705年),并州文水(今山西文水县东)人。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,也是即位年龄最大(67岁即位)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(终年82岁)。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,唐太宗赐号媚娘,唐高宗时初为昭仪,后为皇后,尊号为天后。后自立为皇帝,定洛阳为都,改称神都,建立武周王朝,神龙元年(705年)正月,武则天病笃,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,迫使武氏退位,史称神龙革命。唐中宗复辟,后遵武氏遗命改称“则天大圣皇后”,唐玄宗开元四年(716年),改谥号为则天皇后,天宝八载(749年),加谥则天顺圣皇后。

  • 路应

    路应(745—811),字从众,京兆三原(今陜西三原)人。路嗣恭之子。以荫入仕,德宗贞元间历任虔州、温州、庐州刺史,入为职方郎中、佐盐铁使。顺宗永贞元年(805)改刺常州。是年末,改宣歙池观察使,进封襄阳郡王。宪宗元和四年(809)以疾去职。六年拜左散骑常侍。旋卒。

  • 阎选

    阎选,生卒和字里不详,五代时期后蜀的布衣,工小词。与欧阳烔、鹿虔扆、毛文锡、韩琮被时人称为“五鬼”,世传有八首小词被唐人赵崇祚收入《花间集》。《花间集》称阎处士。其他不详。

  • 释德洪

    年十四,父母双亡,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。哲宗元祐四年(1089),试经於东京天王寺,冒惠洪名得度为僧。四年后南归,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,随真净迁洪州石门。二十九岁始,游方东吴、衡山、金陵等地,住金陵清凉寺。冒名剃度事发,入狱一年,勒令返俗。后至东京,入丞相张商英、枢密郭天信门下,再得度,赐名宝觉圆明禅师。徽宗政和元年(1111),张、郭贬黜,亦受牵连,发配朱崖军(今海南三亚)。三年,得释。四年,返筠州,馆於荷塘寺。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,遇赦,归湘上南台。高宗建炎二年卒,年五十八。

  • 何失

    元大都昌平人。有才气,工诗文。顺帝至正间,公卿交荐,以亲老辞。为揭傒斯、虞集所推重。

  • 殷弼

    殷弼,字梦臣,广东人。生卒年不详,举人出身。明末崇祯年间官至内阁中书,入清后隐居不仕。晚年定居融县长安,开课授徒,其门生尊称为羊城先生。工于诗,多咏山水之作,如《携诸子登圣山第一峰》:“席毡者谁子,顾安得细草。坐卧堆白云,猿声出夹道。”。

  • 钟启韶

     广东新会人,字凤石。乾隆五十七年举人。工诗,喜吹笛,自号笛航生。诗有风韵。有《读书楼诗钞》、《笛航游草》。

  • 吕太一

    生卒年不详。郡望东平,河东蒲州(今山西永济西)人。初射策登科,睿宗景云中为洹水县令。玄宗先天元年(712)为魏知古所荐,历监察御史里行,迁户部员外郎。开元中为张嘉贞所荐,授中书舍人。后任户部侍郎、右庶子。能诗,颇自负才华。生平事迹散见《旧唐书·魏知古传》及《张嘉贞传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卷六、梁肃《秘书少监东平吕公神道表铭》。《全唐诗》存吕太一诗1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