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诗词古文>刘胜生平

刘胜生平介绍

刘胜(前165年-前113年),汉景帝刘启之子,汉武帝刘彻异母兄,母为贾夫人,西汉中山靖王。前元三年(前154年),受封中山王。后元三年(前141年),汉景帝去世,汉武帝即位。汉武帝即位之初,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,全部奏报汉武帝,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,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,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。据《史记》刘胜为人喜好酒色,有儿子、亲属一百二十余人(《汉书》记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)并认为诸侯王应当日听音乐,玩赏歌舞美女。元鼎四年(前113年),刘胜去世,终年五十三岁,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,谥号靖,史称中山靖王。>>查看刘胜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封中山王

 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,母为贾夫人。关于贾夫人的家世、名讳皆不详,贾夫人成为汉景帝的嫔妃后,为汉景帝生有二子,即刘彭祖和刘胜。

  前元三年(前154年)六月二十五日,汉景帝封刘胜为中山王。

  后元三年(前141年),汉景帝去世,刘胜的异母弟皇太子刘彻即位,是为汉武帝。

  上奏武帝

  汉武帝即位之初,大臣们鉴于汉景帝时期爆发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,对诸侯王们进行百般挑剔,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们的过失。

  建元三年(前138年)十月,刘胜与代王刘登、长沙王刘发、济川王刘明来京朝见汉武帝。汉武帝设酒宴款待,刘胜在席间听到音乐声便哭泣起来。汉武帝问他为什么哭泣,刘胜回答说:“臣听说悲伤的人听不得抽噎的声音,忧愁的人听不得叹息的声音。所以高渐离击筑在易水之上,荆轲因此低头而不食;雍门子微吟,孟尝君为之悒悒不乐。现在臣心中积压许多忧伤,每当听到幽妙精微的音乐,不知不觉地就会涕泪横流。众人吹气能将山移动,聚集而飞的蚊子声音犹如雷鸣,结成朋党可以抓住老虎。十个男子可以弄弯铁锥。所以周文王被拘禁羑里,孔子被围在陈、蔡。这就是众人成风,累积生害,臣远离京师亦无亲友,莫能为之扬名,众口一词,可以致人于死地,丛轻可以折轴,羽翮可以飞翔,受惊后又遇罗网,潸然流涕。臣听说白日日光照射,阴暗处都能照到;明月照耀夜晚,蚊虫也能见到。但云气密布,白昼也昏暗;尘埃散布,昏暗不见泰山。为什么?因有物遮蔽。如今臣阻塞听不到什么,谗言之徒蜂拥而生,道途遥远,臣什么也听不到,暗自伤心。臣听说土地庙里的老鼠不能用水灌,屋里的老鼠不能用烟熏。这是为什么?是因为这种老鼠托身的地方的缘故。臣虽轻微,但有幸得到皇上的亲近重用;地位虽卑下,但能作为东方的藩臣,从亲属关系说来,还是皇上的哥哥。现在朝廷群臣与皇上之间没有血缘亲情,没有承担国家的任何重任,却结成朋友党发出偏私的议论,相互勾结,使宗室皇族受到打击和排斥,骨肉亲情冰雪般融化,臣私下很为此悲伤。这就是伯奇所以流离失所,比干所以身首分离的原因。《诗经》上说‘我的心忧伤,犹如棒槌把心捣;和衣而卧长叹息,忧伤使我人衰老;心里苦闷说不完,好像头痛发高烧’,这便是在说臣下。”

  刘胜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的事,全部向给汉武帝奏报。于是,汉武帝就增加对诸侯的礼遇,废止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,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。后来,汉武帝采用大臣主父偃的计谋,使诸侯以私恩自己分地给子弟,而朝廷为他们制定制度和封号,就另为朝廷属郡。朝廷有厚恩,而诸侯之地就渐渐分散削弱变小。

  喜好酒色

  据《史记》刘胜为人喜好酒色,有儿子、亲属一百二十余人(《汉书》记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)。刘胜常与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相互指责说:“兄长为王,专门代官吏治事。为王应当日听音乐,玩赏歌舞美女。”刘彭祖说:“中山王只管奢侈淫乐,不辅佐天子安抚百姓,怎能称为藩臣!”元鼎四年(前113年)二月,刘胜去世,终年五十三岁,共在王位四十三年,谥号靖,史称中山靖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谢混

    (?—412)东晋陈郡人,字叔源,小字益寿。谢安孙。孝武帝婿。少有美誉,善属文。袭父爵。累迁中书令、尚书左仆射。坐党刘毅,为刘裕所杀。

  • 许浑

    许浑(约791~约858),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诗人,润州丹阳(今江苏丹阳)人。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诗,专攻律体;题材以怀古、田园诗为佳,艺术则以偶对整密、诗律纯熟为特色。唯诗中多描写水、雨之景,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,并以“许浑千首湿,杜甫一生愁”评价之。成年后移家京口(今江苏镇江)丁卯涧,以丁卯名其诗集,后人因称“许丁卯”。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阳城东楼》。

  • 沈佺期

    沈佺期(约656—约715),字云卿,相州内黄(今安阳市内黄县)人,祖籍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唐代诗人。与宋之问齐名,称“沈宋”。
    善属文,尤长七言之作。擢进士第。长安中,累迁通事舍人,预修《三教珠英》,转考功郎给事中。坐交张易之,流驩州。稍迁台州录事参军。神龙中,召见,拜起居郎,修文馆直学士,历中书舍人,太子少詹事。开元初卒。

  • 叶衡

    叶衡(1114—1175),字梦锡,金华城区人。宋高宗绍兴十八年(1148年)进士,时年二十七,调福州宁德簿,摄尉,知于潜县,擢知常州。入为太府少卿,迁户部幸郎。下母,起复除枢密都承旨。孝宗乾道二年(1166年)为淮西江东总领。历知荆南、成都。乾道九年知建康府。淳熙元年(1174年),召为户部尚书,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。又次年,为汤邦彦所谮,罢,郴州安置。十年卒,年六十二。《宋史》卷三八四有传。

  • 安维峻

    安维峻(公元1854年--公元1925年)字晓峰,号盘阿道人,甘肃秦安县人,清代著名的谏官。光绪年(公元1880年)中为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。安维峻是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,连续上疏六十五道,却因言获罪,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。1899年后,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,在家乡办学,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。总纂《甘肃新通志》(100卷),著《谏垣存稿》、《望云山房诗集》等5部。

  • 王宏撰

    王宏撰(1622~1702年)字修文,亦字无异,号山史,陕西华阴县人,清代关中著名学者。王宏撰一生无意仕途,潜心治学,顾炎武赞其勤学不倦。他擅长古文,韵味精深。文章之外,亦工书法,仿王羲之,兼学颜真卿和米芾,在关中曾撰书了许多碑志。他精通金石学,善鉴别书法名画和金石文,著作有《砥斋集》12卷、《周易筮述》8卷、《正学偶见述》1卷、《山志》6卷。

  • 朱文娟

    字吟梅,长洲人,郏瑶光室。有《听月楼诗草·附词》。

  • 郑虎文

    ( 1714—1784)浙江秀水人,字炳也,号诚斋。乾隆七年进士。官赞善。家居,主徽之紫阳书院十年、杭之紫阳、崇文两书院五年。有《吞松阁集》。

  • 张栻

    张栻(1133年9月15日——1180年3月22日)字敬夫,后避讳改字钦夫,又字乐斋,号南轩,学者称南轩先生,谥曰宣,后世又称张宣公。南宋汉州绵竹(今四川绵竹市)人,右相张浚之子。南宋初期学者、教育家。南宋理宗淳祐初年(1241年)从祀孔庙,后与李宽、韩愈、李士真、周敦颐、朱熹、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,世称石鼓七贤。

  • 任华

    任华,唐代文学家。生卒年不详,青州乐安(今山东省博兴县)人。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、监察御史等职,还曾任桂州刺史参佐。任华性情耿介,狂放不羁,自称“野人”“逸人”,仕途不得志。与高适友善,也有寄赠李白、杜甫的诗存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