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系指感受温邪疫疠之邪,喉间疼痛,腐溃并覆有色白如菌状膜,故名。为白缠喉之俗名,即白喉。《喉白阐微》:“喉间白腐一证,俗名白菌,即白缠喉是也。”详白喉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萆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鹿角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活幼心法条。
渴证之一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九。因脾胃实热灼津所致。症见胸膈烦闷,口渴引饮。治宜清胃生津,用猪肚丸、赤茯苓散、玉女煎等方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大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刺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颅囟经》。即疳。详疳条。
见圣济总录条。
见《温病条辨》卷一。即加减玉女煎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