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拳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,其中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。即夜光丸第二方,见夜光丸条。
证名。指肝脏气机不和,出现上逆或横逆等证候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一:“肝气逆则面青多怒。”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胁痛吐血者,肝气逆也,化肝煎。”又卷三:“怒郁伤肝气逆,解肝煎。”《西溪书屋夜话录》谓肝气逆
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正五品。
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瘙痒性疾患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其形无匡郭,纵斜无定是也。”多因风、湿、热三邪侵犯肌肤,蕴郁日久所致。皮损边缘不整,无一定形态,纵横排列不定,瘙痒明显。治宜消风清热利湿,内服
骨名。鼽与顺通。即颧骨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鼽骨下各一。”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病名。产后血去过多,心气不足则心中惕惕然跳动不安,谓之怔忡。如产后血块未净,恶露流行不畅,治宜祛瘀生新,方用生化汤;如无瘀血残留,宜调和脾胃,补气养血,方用人参养荣汤。
小儿推拿方法。即打马过天河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