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病情突变,阴阳相离,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证候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血气皆脱,令人目不明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脱》徐灵胎评语:“脱之名,惟阳气骤越,阴阳相离,汗出如油,六脉垂绝,一时急迫之症,
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蚕退纸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岩白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尔雅》。为菥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小儿前囟处可触知的软组织。囟门下陷或隆起,有助于判断颅内压的高低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婴儿顶骨未合,软而跳动之处,名曰囟门。”参见囟条。②即囟骨。详该条。
儿科著作。又名《医林枕秘保赤存真》、《幼科心法保赤存真》。10卷。清·余含棻撰于1834年。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。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,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、惊风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大驳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跌损妙方·头面门》。见颊车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