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亮裆

亮裆
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少林内功》。取弓箭步,两手由后向前上方亮掌,掌心朝前,指尖相对,目注掌背,上身略前倾,换步时向后转,两手收回至腰后,再向上亮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脉

    冬季脉来沉滑之象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阳至而绝曰石。”《难经·十五难》:“冬脉石者,肾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藏也,盛冬之时,水凝如石,故其脉之来,沉濡而滑,故曰石。”

  • 足少阳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原称足少阳之别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少阳之别,名曰光明,去踝五寸,别走厥阴,下络足跗。”本络脉发生病变,实则阳气郁伏而足部厥冷;虚则下肢瘫痪。

  • 便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又称下血。指血经肛门而出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病者大便下血,或清,或浊,或鲜,或黑,或在便前,或在便后,或与泄物并下,……故曰便血。”便血多由湿热、积滞、结毒侵袭肠

  • 下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3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部,在第四骶后孔中,约当白环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。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少腹疼痛,肠鸣泄痢、大便下血,月经不调、赤白带下

  • 冬豆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黑大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、

  • 六食

    出《周礼》。指徐(粳米)、黍(粘黄米)、稷(谷子,一说为高粱)、粱(上等小米)、麦、苽(菰米)。

  • 阳盛格阴

    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。病的本质属热,因邪气深伏于里,阳气被遏,不能外透,表现为四肢厥冷,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。但病人心胸烦热,腹部扪之灼热,身大寒而反不欲近衣等反映热盛本质的证候。《医宗

  • 血沙淋

    病名。见《女科经纶》卷一。指妇人月经来时,交合阴阳,伤于血络,而致经漏淋漓不止,俗名血沙淋。治宜调和血气,使脏腑和平,经血可止。参见经漏条。

  • 鱼腰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医经小学》。《奇效良方》云:“在眉中间是穴。”与《银海精微》所云之光明穴同。参见光明条。

  • 陈三锡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良佑条。